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高铁外放男要求叶璇道歉!关于高铁不文明行为,高考作文这么写

2019-10-21 09:53|编辑: 吕老师|阅读: 537

摘要

近日,高铁外放男要求叶璇道歉新闻登上热搜。都知道高考作文来源于生活,面对这样关注度比较高的社会问题,我们除了关注还要学会分析,如果成为考点我们可以得高分。

#高铁外放男要求叶璇道歉#的事件,前几天在各大平台上炒的沸沸扬扬。针对该事件,作为学生的你,除了可以“吃瓜”,其实还可以联想到怎么把该事件应用到语文写作上,那该怎么写?来看看小车给大家整理的干货吧。

高铁霸座等不文明现象,作文怎么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不仅要有物质上的丰富,更要有精神上的涵养。本事件中,我们不仅要认识到霸座的坏处,也要警醒到社会上依然有这样一群三观不正的人,更要抵制以金钱名利为本的错误人生观。

遇到类似事件的时事作文,我们就可以先剖析人物,再分析社会群体心理,最后揭示本质,提出解决措施。

1、时评类类材料作文。

出题人选取了较为敏感的“高铁霸座”现象,也是同学们感兴趣有话说的一则材料。材料本身列举社会中的种种不好的现象,应该加以反对和鞭笞。这在立论的角度是没难度的。

2、如何将文章写得深刻和条理是很关键的。

同学们必须从现象里面看到产生的原因。分析其原因让文章变得条理。如霸座现象的发生原因很多:人们规则意识的淡漠,人们思想素质的低下,人们破坏规则成本的低下,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旁观者的冷漠,执法者力度不够等等。同时,谈论问题解决时,也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则方面的制定和遵守,一个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一个是提高个人素养。这样既有了主题的深度,也有了文章的结构。

3、注意以下几点:

①有的同学陷入关于霸座事件是“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的概念争论中,这是不合适的。写议论文时,我们应该避开模糊的有争议的角度。

②有的同学把以上材料中给的几则素材,逐个评点,陷入重复论证中。既然题目要求针对“霸座事件”进行论证,没必要挨个分析。

③能够打开思路是很关键的。有的同学能够从生活中的霸座事件,联系到国际交往中强权国家对弱国的“霸座”做法,这是思路开阔的表现。

4、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

①从霸座者角度可分析:要提高自身修养,要有公德心;要懂规矩,要守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等。

②从相关部门角度可分析:要建立健全对霸座行为惩处的机制;要让不守规矩者,人人喊打,无处藏身;侵害他人利益不可取等。

指导思想

围绕材料来写

提出办法解决问题

相关名言警句

① 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子思

②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佚名

③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萨迪

④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约翰·洛克

⑤如果没有规则,金融大鳄进来之后,一定是大欺小、以强欺弱。——郎咸平

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相关时评及优秀范文

【“霸座女”被行拘,罚当其责】

来源:光明时评

作者:欧阳晨雨

“谁先坐就是谁的!”在高铁或普列上,或许很多人都听过,甚至习惯了这样的无赖话语。不过,随着执法越来越强硬,霸座者“恃强凌弱”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据报道,在包头至大连的K56次列车上,一名22岁的女旅客刘某从沈阳站上车准备到熊岳城,上车后没有按座就坐,而是坐在64号其他旅客座位上。从苏家屯站开车后,该座旅客祝某持票要求刘某让出座位,她拒不配合。列车员过来劝说无效后报告乘警,乘警在对其多次警告无果后,将其强制带离现场,交大石桥站派出所处理。大连铁路警方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依法给予其行政拘留处罚。

这起事件之所以备受各界关注,在于刘某是第一个因“霸座”被行政拘留的铁路乘客。今年8月以来,铁路“霸座”事件频发,列车员劝解无效,甚至有时出动了乘警,都未能让“霸座”乘客“改邪归正”。尽管在一些见诸媒体的“霸座”事件中,铁路警方也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作出了处理,但大都以罚款了之。当然,还有一些“霸座”事件,更是网开一面,经列车工作人员调解后以“霸座”乘客道歉、补票,或给被“霸座”乘客另给座位结束,违法者并未受到行政处罚。

诚然,如果认定“情节较轻”,执法机关作出罚款等行政处罚,也不是说不可以。《治安管理处罚法》就规定了,“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但是,在这部法律中还有这样的规定,“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霸座”行为是不是都属于“情节较轻”呢?恐怕还不能“笼统认定”。

比如,在这起事件中,尽管没有出现暴力抗法等情况,但从网友提供的视频中,可以看出涉事乘客刘某除了拒绝离开霸占的座位,与反复两名乘警“理论”外,在乘警试图强制将她带离座位时,还有“频繁出言辱骂乘警”,“大声叫嚷‘抢劫啦!抢劫啦!’”等恶劣情节。这不仅是对正当执法的抗拒,更严重扰乱了列车秩序,与孙某某等自称“站不起来”,需要轮椅等“耍赖式”霸座行为相比,这样扰乱秩序的行为,社会危害性更明显,理应得到更严厉的法律对待。

刚性执法也是法治文明的体现。从“警告”到“罚款”,再到“行政拘留”,“霸座”被不断升格对待、“罚当其责”,释放出强烈的讯号:“霸座”属于违法行为,违法者必将付出应有的代价。在当前“霸座”事件频发的情况下,刚性执法对于广大乘客而言,更是一堂法治教育课,有利于遏制“霸座”现象,维护公共秩序。

当然,就这起“霸座”事件而言,治安拘留还不够。在之前的“霸座”事件中,男乘客孙某、女乘客周某等在被处治安罚款200元的同时,还被纳入铁路“黑名单”,180天内不能购票、乘坐火车。对于被处以行政拘留的刘某,恐怕也会面临被列入“严重失信人名单”的可能,限制时间也可能延长。倘若有所区别,当会更好地体现“惩罚阶梯”,让类似不文明现象望而却步。

【提升城市文明水位需要“小题大做”】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崔文佳

我们为《条例》的制定叫好,在于这一顶层设计有助于提升城市文明水位,也在于其反映出北京在城市治理“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又一次精进。文明抽象又具体,因而细节决定成败,从鸡毛蒜皮破题抓到了点上。另一方面,城市文明虽然多是“小题”,却要“大做”。只有制度先较起真来,人们才有充足的动力去矫正小节。北京参透了社会文明建设中“大与小”的辩证关系。

日前,《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布。两个月前,本市开展了相关问卷调查,票选出广大市民最为认可的文明行为以及怨声最大的不文明行为。如今公布的《条例》,不仅充分反映了民心民意,还提出建立“文明行为激励回馈制度”,将文明行为记录与积分落户加分、住房和医疗保障等优惠政策挂钩,使之成为用人单位招聘录用、职位晋升、待遇激励的重要参考。

文明源自培养,风尚需要引导。作为首善之区,北京对文明倡导向来不遗余力,但为此进行全面的社会调查并制定针对性的地方法规,实不多见。上述《条例》不仅全面细致、直击痛点,而且奖罚分明、约束性强。就拿行为纠偏来说,乘车霸座、遛狗不牵绳、高空抛物、乱穿马路等近些年的舆论“槽点”全部在列。再看对应的惩戒举措,直接与当事人的生活实际、切身利益挂钩。谁有失文明,谁付出代价,简单的逻辑、真切的痛感保证了措施的力度。从过去的经验看,城市文明包罗万象、判定标准主观性强,引导工作时而陷入“水牛掉进井里——有劲儿使不出”的尴尬。《条例》分门别类地明确了具体行为和奖惩措施,让广大市民一目了然,更为引导工作提供了抓手,着实值得点赞。

我们为《条例》的制定叫好,在于这一顶层设计有助于提升城市文明水位,也在于其反映出北京在城市治理“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又一次精进。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这是新时代的北京孜孜以求的目标。而一说到和谐宜居,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优美的环境、便利的设施。但市民的文明有礼、社会的崇德向善,何尝不是题中应有之义?近些年,北京狠抓硬件提升,如今发力城市文明,这本身就意味着,我们对于精细化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但何谓城市文明,又该如何提升?相较于堵上一个墙洞、拆除一处违建,这项工作着实抽象。其实,文明的宏大叙事对接到市井生活,就表现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可能是公交车上的一次礼让,接过快递时的一句“谢谢”,路见不平时的一声怒吼。文明抽象又具体,因而细节决定成败,从鸡毛蒜皮破题抓到了点上。

另一方面,城市文明虽然多是“小题”,却要“大做”。平心而论,在权利与义务这两端,人们往往愿意享受文明的成果,却不愿承担文明的成本。比如谁都讨厌闯红灯的人,但自己闯时总有理由;谁都讨厌随地吐痰的人,但自己吐时就情有可原。就北京而言,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何其巨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凝聚文明共识不易,即便共识达成,也总有人是“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的状态。比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乃社会共识,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口号喊得震天响,有些人就是我行我素。直到北京出台“史上最严控烟令”,划定“带顶儿”“带盖儿”的场所全是禁区,明确举报电话、责任主体、处罚举措等执行细节,这才实现了一定改观。可见,正因文明不过是一句话、一根烟的事,所以总有人不当回事,旁人也不好多说。只有制度先较起真来,人们才有充足的动力去矫正小节。总体来说,北京参透了社会文明建设中“大与小”的辩证关系:宏大任务要落小落细,小事落实又要“大动干戈”。

说到底,文明是管出来的。如今北京制定《条例》无疑是个好的开始,但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看落实。我们从不缺少提升社会文明的决心和行动,但运动式、号召式的做法往往“雨过地皮湿”。《条例》引人期待,就在于其系统性的设计以及动真格的处罚。法规的生命在于执行,况且《条例》聚焦的都是市民“吐槽”最多的不文明行为,只有予以重点突破,后续才能以点带面。万事开头难,但事实证明,一旦踢开了头三脚,后面往往事半功倍。比如近邻日本,在1948年就出台了《轻犯罪法》,将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行为通通列为“轻犯罪”,对应着罚款、拘留或二者同处的处罚。日本城市今天的面貌,与这部法律的严格实施密不可分。“一时不文明,时时受约束;一处不文明,处处受阻碍”,形成这样的鲜明导向,才能让文明的举止始于自发、成于自觉。

仓廪实而知礼节。今日中国已是世界大国,北京更一跃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反观现实生活中的诸多不文明行为,都是一种个人生活观念和社会发展程度错位的产物。以完善顶层设计为起点,以狠抓“天大的小事”为切入点,构建与和谐宜居相匹配的社会风气,才能让文明传递到城市的神经末梢,活跃在每个居民的血液之中。

从霸座男到霸座姐、霸座婶不能简单说他们坏

来源:新京报

评论霸座者内心对公共秩序常常是不认同的,所以一旦有管理上的空隙,就会激发他们“占便宜”的欲望。而一旦被发现和指责,又会启动他们“错不在我”的心智模式。

高铁又现“霸座女”。如今,霸座已经成为通向网红人生的一条捷径。从“霸座男”开始,“霸座女”和“霸座婶”也相继粉墨登场,吸引来洪水般的流量。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甚至于学历分布也很有代表性。由此可见,霸座的行为并不是某个群体的专属“技能”,而是散布在各个人群中的一种“集体病症”。霸座群体的“病症”可以简称为“我没有错”山东的在读博士生孙赫称得上是个十八线演员,他拙劣地表演了自己“身体无法控制,不能起身”的姿势,试图表明自己没错;湖南32岁的周女士,则以座位上没有贴上座位牌和自己也买了票,来表明自己占座很合理;河北的老太太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年轻人嘛,站一会儿没事”。

美国两位社会心理学家卡罗尔·塔夫里斯和艾略特·阿伦森写过一本书,叫做《错不在我》。两位学者分析人们为何不愿意承认错误时将其归结为两点:觉得没有必要认错和觉得认错会显得很愚蠢。在这种前提之下,当事人的自我辩护通常可以总结为三个步骤:第一,死不承认,表示自己没有错;第二,滥找借口,即使错了也不能全怪我;第三,将后果最小化,即使是我的错,对你也没什么伤害。对比塔夫里斯和阿伦森的分析,可以把三位霸座界的“翘楚”对号入座。三个人首先都不承认错,嘴硬得很;其次也会滥找借口,身体抱恙、腰酸腿疼或座位牌没贴等等,总有他们能找到的理由;最后不把他人的利益当回事,总觉得自己造成的伤害很小,比如“年轻人站会儿没事”,令人哭笑不得。

某种程度上,这三位霸座者也是不幸的,因为短视频的普及令他们无处遁形。毕竟,客观来说,霸座者从不鲜见,能被曝光的只算是寥寥。所以,尽管没有人做过精确的统计,但霸座者的数量规模不小,这一点并不应该受到怀疑。

霸座源于个人道德与社会变化脱节,那么,问题来了,这些霸座者都是没有道德的人吗?我认为答案并不能简单地说“是”。孙赫也许有一群好哥们,大家对他评价都不错;周女士可能是位好妈妈、好妻子,而那位大婶没准是出名的热心老人,平时喜欢帮邻居忙。一个人是有很多面的,他们并不是刻意被简单描述为坏人的人,他们之所以缺乏道德,可能只是他们缺乏某一方面的意识、观念和训练。正如梁启超先生所指出的,很多中国人很注重私德,欠缺公德。的确,一些人没有统一的正义标尺,只有关系上远近的考量,同样一件事,不管谁对谁错,对朋友两肋插刀,对陌生人缺乏同理心。这实际上可以总结为个人道德与社会变化之间的脱节。

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也可以看作是从小型社会到大型社会的过渡。传统的熟人社会中,人和人会不断重逢,这会促使我们变得更有道德。所谓“抬头不见低头见”,今天我帮了你,你帮了他,后天他帮了我。家庭、邻里,由熟人构成的社会网络会培育出基本的社会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但到了陌生人社会,诸如火车车厢,陌生人人来人往,彼此间是没有重逢几率的。在这个空间里,每个人都被要求遵守购买车票、按座位就坐,保持清洁和安静等公共秩序。列车员和乘警是这一秩序的维护者。

有所不同的是,霸座者内心对公共秩序常常是不认同的,所以一旦有管理上的空隙,就会激发他们“占便宜”的欲望。而一旦被发现和指责,又会启动他们“错不在我”的心智模式。所以,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拉黑名单、罚款当然是需要,这是一种底线层面的震慑。

学会跟陌生人打交道需要更多训练。但是,想要霸座者不是因为恐惧惩罚而认同,而是因为道德水平提升而认同公共秩序,拉黑和罚款都是不够的。从私德到公德,道德的转型需要时间也需要锻炼、培训。最合适的平台就是小区和小团体。小区论坛、业委会、家委会、慈善组织,这些组织介于熟人和陌生人之间,可以作为人们公德培训的场所和平台。学会跟陌生人打交道,学会遵守公共秩序,学会遵循公共礼仪,学会设身处地地思考。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一种礼仪或道德。

原子化代表了不少人的生活状态。本质上,很多人依然没有能够过上严肃的公共生活。如何提升个体参与构建社会秩序的自觉性,可能是我们在谴责、怒骂和指摘霸座者时,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点评:这篇文章深刻指出了原来的熟人化社会转型到陌生人社会,我们的社会规则维护者应该做得更多,我们自己也需要训练,鞭辟入里,没有流于普通的道德呼吁,值得所有考生学习!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ao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高考作文素材2020年高考作文

北京2020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 《中华文化传承》2019-08-30

北京2020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汇总2019-09-30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女排精神2019-10-11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