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的招生模式有什么特点?如何看待教育部公布的强基计划招生政策?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钟秉林有关于强基计划政策解读,一起来看!
教育部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现状,在自主招生工作经验和综合评价试点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探索与尝试。笔者认为,“强基计划”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提升我国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强基计划”的实施是为解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水平人才紧缺问题,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确定招生的学科专业,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致力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体现了引导大学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导向。
二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领域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教育系统内部各阶段、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协同等。“强基计划”统筹教育领域的多项改革举措,包括“双一流”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高校加强科技创新”、高考综合改革等,在选拔人才进入高校后,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实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结合;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实现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结合等,体现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政策导向。
三是探索中国特色招生模式。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呈现出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日趋注重能力本位、综合评价和公平公正等价值取向。“强基计划”将高考成绩作为入围高校考核的门槛,改变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的做法,注重公平公正;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注重综合评价;改变自主招生考核成绩注重学科知识考查的做法,指导高校探索建立基于能力考察的笔试面试、实践操作,注重能力本位等,体现了立足中国国情,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考试招生制度的政策导向。
四是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核心。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的探索表明,综合评价招生实现了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招生模式的转变,高校教师与学生获得感强,但学生的后续发展与综合表现依然有待跟踪。“强基计划”实施重视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持续改进招生和培养工作,重视跟踪研究与数据基础,有利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体系,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体现了质量为本、引导大学内涵发展的政策导向。
五是促进人才选拔公平公正。科学性与公平性是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一对难以平衡的矛盾。自主招生政策实施16年来,公平性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教育部实施“强基计划”面对现实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着力解决自主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取消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解决自主招生中申请材料造假问题;将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解决高校提前“掐尖”的问题;进一步严格规范招生程序,建立更高水平的公平保障机制等,体现了促进人才选拔的公平性、实现社会正义的政策导向。
当然,无论是自主招生还是“强基计划”的实施都不能回避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是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后,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选择性需求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充分、不均衡之间的矛盾将会持续存在。“强基计划”的实施既要解决自主招生存在的问题,又要探索一条中国特色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路径,依然任重而道远。
声明:本文来源于教育部网站、人民日报政文微信公众号,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ao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