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2020年在京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据了解,浙江大学2020年在京招生人数预计与去年持平,学生进校后有三次转专业机会,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详细内容,一起来看!
2020年在京招生
近几年统招一批面上招生人数(30人左右)基本保持不变,招收专业相对稳定,预计2020年招生计划较往年变化也不会很大。以最终公布的招生投放计划数为准。
近三年理科录取分数线的排名在600名左右,文科录取分数线的排名在300名左右,从往年的录取分数和排名来看,呈现总体稳定,略有提升的态势。
2020年优势学科专业在京投放比例
浙江大学大部分热门类别专业都在北京投放,基本保持在十几个大类,2020年会根据新高考进行专业组的优化。浙江大学依托雄厚的学科资源,进行大类招生,实行“一横多纵”的培养模式。“一横”指新生入学一年内由求是学院统一管理,着重推进大类培养和通识教育,“多纵”是指各专业院系负责专业确认后的高年级学生的管理,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和跨学科培养。并让学生进校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再根据自身特点确认主修专业。浙江大学学科齐全,高原众多,高峰林立,优势专业覆盖面广,并且学生可以通过微辅修、双专业、双学位、交叉学科辅修等跨界学习项目,获得不同学科交叉培养和跨界知识融合,使自己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拥有宽广的发展潜力。
转专业政策
浙江大学学科发展均衡,专业其实没有冷热之分,只有长线短线或个人兴趣差异。建议学生进校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再根据自身特点确认主修专业。按照以往规则,学生进校后共有3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包括两次主修专业确认机会(通常在大一进行,由学生自主申请,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会有调整)、一次转专业机会(大一、大二学年规定的时间点,学生可以自主申请)。学校在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将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专业选择需求。
工科试验班(竺可桢学院图灵班)
该大类凝聚了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学科交叉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国际化培养,每位同学均有出国交流机会,优秀学生可申请前往哈佛、MIT等世界名校进行学习和交流。
竺可桢学院混合班
学校在1984便设立了混合班,多年来以“工科人才、理科培养”为指导思想,致力于激发学生创造力,强化数理基础和学科前沿的学习,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和精神全方位更加出众、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未来领导者,院友在科技、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颇有建树。
考生如果特别优秀,但是未选择工科试验班(竺可桢学院图灵班)等大类,进校后还可以申请参加选拔,具体可以参见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官网上的规章制度。
国际合作
学校专门设立国际校区,创新采用“一对多”合作办学模式,与排名全球前20或者专业排名前5的顶尖大学进行合作,共建联合学院。目前,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和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3家已正式成立。各联合学院学生在规定年限内达到所需的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将分别获得浙江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和合作伙伴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ZJU-UoE联合学院学生为英国爱丁堡大学学士学位,ZJU-UIUC联合学院学生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学士学位)。
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包含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土木工程四个专业。综合评价招生直接录取到专业。普通高校本科批次录取考生在入学前确认专业,任选四个专业中的两个专业,保证确认其一。
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包含生物医学、生物信息学两个专业采用全英文授课,国际化培养方案,注重交叉和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生物医学专业是在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生物医学求是科学班基础上全面升级而成。
声明: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招办访谈,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ao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