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如何看待2020年强基计划实施情况?

2020-10-27 14:41|编辑: 张老师|阅读: 221

摘要

2020年,部分高校强基计划招生计划未录满,是考生家长不买账还是对政策的不了解?一起来看如何看待2020年强基计划实施情况!

2020年,是强基计划招生实施的第一年。首年实施的强基计划,明显是受到考生和家长的“冷遇”,究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强基计划呢?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详细内容,供各位考生和家长参考!

今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多所高校发布通知,在今年高考录取的2020级本科新生中补招强基计划学生。不少高校强基计划招生计划未录满!

强基计划实施首年即“遇冷”,让舆论质疑强基计划的意义。对此,有必要重提国家推出强基计划的意义——培养基础学科专业领域的拔尖人才。现实中,很多高考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选择专业时,一直存在功利导向,愿意选择投身基础学科专业领域的人并不是很多。“择志”色彩鲜明的强基计划,对于那种追“热门”和“钱景”的导向而言是一种扭转,但扭转并不会一蹴而就。考生和家长不“热捧”强基计划,是由现实与强基计划的制度设计决定的。结合今年强基计划的实施情况,应更加坚定推进这一计划的决心。

在一些讨论中,强基计划“遇冷”被拿来与当年的自主招生火爆相比,不过,两者并不具有可比性。我国之前实行的5%自主招生,是90所高校拿出学校最热门的专业来招生,而且采取给予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高考降分录取优惠的方式,学生被录取进校后还可转专业。这一政策设计,助推了学生和家长的功利心态,一大表现就是重降分优惠录取而轻专业兴趣培养。

强基计划则不同。据统计,36所“双一流”建设大学进行强基计划招生的专业,为数学、物理、哲学、古文字学、核工程、医学等12个学科184个相关专业。这些专业是培养基础学科领域优秀人才的重要专业,但并非考生和家长心目中的所谓“热门”。

有一些人认为,如果强基计划继续按自主招生模式,给予入围考生降分录取优惠,并允许学生进校后转专业,那考生和家长的报考热情会大增。若如此,则还是把招生计划作为进名校跳板的功利思路,强基计划恰恰需要考生和家长摒弃这一思路。强基计划不再给予考生降分录取优惠,而是把高考成绩作为入围门槛,按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15%,综合评价、录取学生,被录取进强基计划的学生,不能转专业,如果要换也只能从该专业的强基计划班转到非强基计划班。

非热门专业、没有降分录取优惠、录取后不能转专业,这要求所有报考考生和家长理性选择强基计划,不要想着以此为跳板。而强基计划首年实施情况,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首先,在基础教育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兴趣,学校及家庭不宜向学生灌输功利的成才观。其次,强基计划有必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招生细则。比如,今年的强基计划,只允许学生申请报考一所学校,对于那些对自己高考成绩没有很大把握的学生来说,如此规则就会让他们的选择受限。从现实出发,或可考虑让考生申请报考两所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另外,强基计划在实施中,在把高考成绩作为入围门槛后(入围分数线由各校根据招生计划数,结合报考学生情况,按一定入围比例确定),可以适当增加校测成绩的权重,这对于计划的顺利推进很重要。随着计划的逐步推进,为进一步扩大学校的自主权,引导中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可适当增加校测成绩所占权重,比如提升到20%或30%。

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温馨提示:强基计划招生的意义在于培养基础学科专业领域的拔尖人才,考生和家长应该综合考虑自身情况以及未来规划选择报考,推荐阅读:2021年强基计划备考扫盲系列文章(2021、2022届考生必备)

声明:本文来源于艾萍娇,系教育研究者,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ao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0强基计划强基计划报考指南

中科大、复旦等高校2020年强基计划补录数据汇总2020-09-15

2020年高校强基计划补录频发,有哪些原因?未来如何调整?2020-09-16

2021强基计划招生程序时间轴2020-10-10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