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海淀高三期末考试历史已结束!考试结束后,来和北京高考在线一起来看看,这一次试题有什么新变化与新特点?
2021年1月海淀期末历史试题延续了2020高考试题及期中试题的基本理念,稳中求新。
本次试题整体呈现三大特点
1. 挖掘学科的思想内涵,发挥历史学科优势,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了对革命史和革命文化、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及世界文明的演进的考查,培养考生的家国情怀,有助于考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考查通史体系,注重基础和主干知识,不偏不怪。无论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选取的都是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勾勒出了历史的发展脉络,借此考查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与能力。
3. 强调学科基本素养与方法,注重考查运用所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卷结构
可以看出,海淀期中及期末试题均设置了22道选择题,目的是增加知识点的考查范围,更好地帮助考生查漏补缺。
此外,随着一轮复习的结束,下学期海淀一模、二模试题会采用和高考一致的试卷结构,选择题数量会回归高考的15道,增加知识的综合性考查。
考点统计
题型分析
海淀期末试题延续了北京高考试题及期中试题的总体思路,注重设置新情境考查运用所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较为广阔的历史时空框架内对历史发展与演变进行历史理解和历史阐释的核心素养。
非文字方式呈现统计
本套试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试题的素材采用了多种呈现方式,图文并茂。
其中,图片共4幅,分值14分;地图5幅,分值22分;表格5个,分值17分。非文字呈现方式的试题一共53分,超过了试卷总分的一半。
由此可见,这套期末试题非常重视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考查学生在相对陌生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3(1)洛川会议6分、26(1)(2)七年战争12分均为传统考点的背景知识,并非应知能会的知识。
学生面对相对陌生的情境可能会发生心态波动,进而影响作答。那么如何解读这些呈现方式各异的历史新情境?有没有较为实用、精确的分析方法?
在此需要提醒同学们,无论何种新情境,均为研究历史问题的载体,我们万不可舍本逐末,陷入其中而不知考核的真正意图。首当其冲的思考路径当是从时空入手,结合时代特征去进行解读,如此便可去伪存真,抓住事物的本质,正确解答相关题目。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海淀期末试题非选择题的问法渗透了开放性设计,体现了命题老师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决心,其本质在于辨析考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
如25(6分)“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例,从以上标准中选择两项,加以说明”,这种开放性的问法和2020高考17题“从材料三对国歌歌词的五个要求中任选其三,进行论述”一脉相承,帮助考生搭建了展示素养与能力的平台。
随着新高考的不断推进,这种考查方式极有可能成为常规考查方向。
设问的开放性难在何处
核心是整合信息、迁移知识!
考生感觉最难的就是迁移知识存在难度,如何运用已知知识去解决未知问题?
当然这不是死记硬背就能解决的,尚需方法引领。所以,建议大家:
❶要重视主干知识,对历史的分期及时代特征做到心中有数。
❷要重视学科基本素养与思想方法的养成。
❸复习和练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从考试趋势来看,新高考主观题的命制更多的会针对多个核心素养,考查的综合性、力度和梯度会明显增强。
主观题在历史材料选择方面,将更加多元、综合与开放,受教材内容的制约将大为减少。试题呈现方式情境化,以解决具体问题为聚焦和入手,将成为试题命制的常用手段。
期末考试后如何备考
通过高三第一学期的一轮复习以及期中、期末考试的考核,同学们应当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有了较为充分的认知。在后期的复习过程中,我们要着力提高自己的历史关键能力,也就是运用科学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具体来说,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❶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认识并说明历史事物的能力;
❷掌握历史时序,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时空下进行分析的能力;
❸收集、辨析并能运用史料的能力;
❹解释历史的能力,包括能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科学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历史现象的能力;发现和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的能力。
声明:本文来源于精华学校公众号,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ao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