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一改革相关知识点是高考历史材料题高频考点之一,虽然答题套路容易捕捉,但对零散知识点的把握要求也很高。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编辑重大改革相关知识点,以供学习参考。本文总结戊戌变法,一起来看。
戊戌变法
历史背景
1、政治基础: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民族危机;
2、社会基础: 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
(1)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但未形成完整理论。
(2)康梁的维新思想
a主张内容:呼吁变法图存,提倡兴民权,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b宣传方式:与顽固势力展开论战,发动“公车上书”,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
4、直接原因: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激起举国愤慨。
百日维新
1、施政纲领: 1898年1月,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变法的具体办法,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开始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
3、主要内容:
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办报,裁汰闲散衙门]和冗员; .
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裁汰绿营,用西法训练军队;
文教:废八股、倡西学、办学堂、派人赴日留学。
4、结果(失败)
(1)标志: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2)原因:
a维新派势力弱小,守旧势力强大;
b维新派采用的方式及手段有误。
5、历史影响
(1)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2)促成中华民族的觉醒,促进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
(3)其失败使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更大。
戊成变法的历史特点
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政治制度(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2、从推行范围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领导推行,显示出改革力量的弱小;
4、从性质上看,及时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又是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双重性;
5、从目的上看,变法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6、从推行的过程上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措施失当;
7、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 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ao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