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科目考试结束。北京教育考试院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专家对地理试卷进行了权威解析,详情如下:
平实·平稳 守望·回归
2021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基于“双减”的背景,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守望初心,凸显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注重回归地理课堂、回归地理教材。
全卷整体规划布局,在平实与平稳中突出以价值引领和素养导向,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培养,加强考试评价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导向作用。
01厚植家国情怀,彰显立德树人
2021年地理学考试题切中当前时代发展脉搏,着力反映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彰显立德树人。
第七次人口普查、脱贫攻坚、生态安全、高质量发展、北京冬奥会等热点,转化为试题中的地理问题,既反映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又强化对学生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地理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引导。
例如,选择题基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关注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发展观;选择题“云南的高速公路”“青藏地区的农业”,从交通运输格局、农业发展等地理视角和生态文明理念出发,展示我国脱贫攻坚的胜利成果,讴歌时代变迁。
geography
综合题“中国区域联系及发展”,通过京津冀地区由传统工业基地向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迈进,长三角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港澳与祖国内地之间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发展联系,成渝地区的能源开发利用给东部地区提供能源动力,再加上区域南北的铁路运输、东西间河流航运等运输线路的贯通,凸显了我国四大重点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区域发展的宏大主题和战略格局,大气而地理味道浓厚。激发考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02拓宽国际视野,树立全球意识
地理试题不仅重视讲好建党百年的伟大成就,厚植家国情怀,同时也关注世界,了解我国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和合作,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看待和认识当前世界和各种问题。
geography
例如,选择题“世界杂交水稻分布”,既考查了全球尺度区域的地理事物分布图的阅读方法,也凸显了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对于世界的影响,增强考生的民族自豪感,感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综合题“异域明珠、鲜花国度”,侧重对考生实践能力和阅读能力的考查,有助于考生学习借鉴国际上不同国家发展的成功经验,拓宽国际视野;
选择题“北极地区科学考察”“非洲萨隆加国家森林公园”在考查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对科学精神培育、生态文明意识培养都起到了重要导向作用。
03方法引领,回归课堂和教材
地理试题基于地理学科的本质,通过地理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回归课堂教学,回归地理教材。
试题命制中注意地理图像判读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教材中常见图像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应用。
geography
例如,校园平面图以及世界和中国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等值线图的阅读,是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在选择题“某校园平面图”和“朝鲜半岛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中进行迁移应用。
区域比较是区域认知的重要方法,地理要素相互作用是区域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干内容。
geography
综合题“亚洲与欧洲区域的比较”通过比较差异,总结欧洲自然环境特征,揭示地形、气候、河流的相互关系,采用分步骤引导的方式,重现地理课堂教学过程,把考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潜能考出来。
04切入生活情境,透视地理现象
试卷注重选取考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事件创设问题情境,给考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设问和解题过程的设计注意提升试卷答题的获得感,有利于考生稳定心态,发挥水平。
geography
例如,选择题“校园生活处处有地理”,校园平面图、升国旗仪式、劳动活动等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通过考查地图上方向判读、量算距离、地球运动、常用天气符号等基础地理知识,透析地理现象背后的地理意义,体现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再如,选择题“传统民居”以考生喜闻乐见的简笔画形式表现南北方的民居建筑特色,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引领考生体会多姿多彩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中蕴含的地理原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北京是考生熟悉和生活的地方,在考试中不断学习深入认识北京,可以激发考生的责任感,树立建设首都北京的志向。
geography
综合题“多彩北京、生态家园”中,通过北京的“红色足迹”展现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发展历程,考查考生对首都政治中心职能的理解;“绿色空间”体现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考查考生对家乡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认识;“蓝色天空”基于柱状统计图帮助考生认识北京空气质量的变化,感受大气污染治理成就;“白色奥运”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理解绿色奥运理念,提升可持续发展观。
05稳中求进,系统设计布局谋篇
2021年学考地理试卷整体布局,系统设计,照顾到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依托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关注课标点的均衡覆盖,涉及面较广。
保持北京卷的风格,综合题围绕内容凝练四个主题:“多彩北京、生态家园”“区域协同、共促发展”“比较差异、揭示关系”“异域明珠、鲜花国度”,既突出情境主线,又有方法引领,较好地表现了综合题命制的整体设计思想和“价值引领,素养导向”的立意。
地理试题呈现方式丰富多样。全卷共有18幅(组)图,涉及区域图、景观图、统计图表、手绘图、等值线图、知识结构框架示意图等。
图表服务于内容,照顾到考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也有创新设计。
如多彩北京中“造雪供水系统”示意图的创作,区域协同发展中区域联系的结构示意图,比较差异并分析欧洲河流特征及影响的自然要素关系结构图等。生动而创新的设计,呈现地理学习和思维过程,有助于将考生的自信和课堂表现考出来。
试题内容还从设问和答案方面体现开放性,如综合题中任选两种颜色,分析北京的不同“颜色”间的联系,不限定唯一正确答案,给考生提供选择和潜能发展的空间。
试卷整体平实、平稳,注重课堂、教材的“回归”,落实能力培养,彰显学科价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注生活学习,考查见地见理
助力减负提质,落实立德树人
北京市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两考合一”功能定位的变化,在保持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试题基本特色的基础上,兼顾北京市现行不同版本教材使用现状,同时考虑到本届考生受疫情线上学习的影响,紧密联系时事热点、生活实际,广泛取材,问题设置有广度、有梯度、有深度,突出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体特点
试题贯彻“五育并举”的考查思路,深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试题立意高远,导向清晰,在平稳中有创新,在创新中融基础,富有时代内涵、彰显首都教育特色,聚焦地理学科“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充分挖掘北京市地理教学改革的成果,“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对北京市初中地理教学起到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助力首都地理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总体上看,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01立德树人,绿色发展,厚植家国情怀
试题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关注时事,热爱家乡,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弘扬民族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渗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环境是和谐共处的生命共同体”、“人类社会是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将信息时代高质量的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试题,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凸显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02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彰显首都特色
试题取材广泛,以学生真实生活和社会热点为情境,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多角度创设问题,在问题中思,在情境中考,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寓价值引领于知识考查之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着眼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实现从“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
03依标定考,聚焦主干,展现思维过程
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基本观念的考查,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试题突出教学评一致性原则,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考试形式,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将考查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活动等紧密联系。
试题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养成对周围生活地理环境细心观察的习惯,在观察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探究,认识我们的地球家园。
04以图育美,尺度转换,彰显学科魅力
试题图像类型丰富,图文配置灵活,亲和力、可读性强。以生活实际为切入口,以不同尺度的区域为载体,引导学生判读、比较、分析、归纳,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地理语言规范表达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
05以评促学,助力“双减”,引导课堂教学
试题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引导地理教学依据课标,回归课堂、回归教材,实现从考察知识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转变,体现对学生课堂学习积累的考查,构建减轻学业负担的良好氛围,促进学习过程与考试过程的融合统一。
选择题
01注重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
例如选择题1-3题,结合校园平面图和学生在耕作体验园劳动场景,渗透体育和劳动教育;通过每周一升国旗仪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选择题6-8题,通过我国两地传统民居简笔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认识人地和谐之美。
02关注社会热点,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选择题4、5题,结合我国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分析我国人口构成和增长特点,领会我国人口基本国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选择题9-11题,结合云南省高速公路分布图,“沿高速看云南”,认识交通运输发展与云南省脱贫致富的关系,着眼于具体区域,旨在反映我国路桥技术创新和基础建设的伟大成就。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aokao)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首都教育,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p#分页标题#e#
03聚焦生态文明,体现人地和谐
例如,选择题12-14题,结合青藏地区农业分布简图,以及阿里地区建设智能果蔬大棚的真实情境,认识青藏地区脆弱的自然环境,利用农业先进技术,发展特色农业、保护生态环境,树立人地协调观。
选择题21-23题,结合非洲最大的森林国家公园——萨隆加国家公园巡护管理示意图,通过“多国志愿者为保护濒危物种,防止偷猎,进行日常巡护”的真实事例,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04放眼世界发展,拓展国际视野
例如,选择题15-17题,结合“种植或研究杂交水稻的国家和地区分布图”,通过我国培育的杂交水稻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杂交水稻技术为减少世界贫困人口和缓解粮食紧缺状况做出的巨大贡献,渗透人类社会是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
05回归课堂教学,助力“双减”落实
例如,选择题1-3题,利用“校园平面图”和“学生耕作体验园劳动照片”,着重考查地图、地球运动、天气符号等基础知识。
选择题18-20题,结合“朝鲜半岛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考查学生阅读等值线图的方法,分析气温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朝鲜半岛基本自然环境特征。引导一线教学回归课堂、回归教材,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学习,助力“双减”落到实处。
综合题
01依据课程标准,考查核心内容,着眼学生发展
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体现基础性。初中地理以区域为主要学习内容,试题呈现了不同尺度的区域,注重从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与人文特征、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人类活动与区域环境问题及治理等核心主干内容进行考查。
试题旨在引导教学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教学中突出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会用地理眼光观察、认识和欣赏人类的地球家园,并形成为人类家园更加美好做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综合题聚焦了中国省级行政区域、中国地理不同地区、世界区域、国家等不同尺度,渗透了区域特征、区域比较、区域联系的学科核心内容、学习方法和学科思想。
geography
如27题“区域协同,共促发展”,从沟通东西的长江和贯穿南北的铁路勾连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等我国“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的区域,体现南北差异、东西联系,彰显四个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区域相互联系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体现区域学习的方法。
02聚焦人地和谐,构建地理情境,凸显地理学科思想方法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的主干内容,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试题以人地关系为线索,以地理图像为载体,构建地理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地理工具探究地理问题,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geography
如28题“比较差异,揭示联系”利用气候、地形构建情境,引导学生综合图像信息和平时学习的知识,探究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比较区域间的差异,全面认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再如29题“异域明珠,鲜花国度”的第(2)小问,利用图像和区域地理特征,推测人口分布的特点和成因。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03突出首都特色,厚植家国情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地理学科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综合题的设计延续了近三年北京中考、学考试题的特点,围绕社会时事热点、聚焦家乡和国家建设成就、关注世界合作发展、展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精选素材凝练主题,试题融入热爱祖国、全球意识等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突出首都特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geography
如26题“多彩北京,生态家园”,通过寻访“红色地标”、走进“绿色空间”、揭秘“白色冬奥”、守护“蓝色天空”等主题,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发展历程,从地理视角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反映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规划,凸显北京城市职能和大气治理的成果,渗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04立足“双减”目标、力求平和开放,教考互促,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
试题立足“双减”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全卷难度布局合理,为不同水平的考生提供了展示自身的平台。挖掘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真实案例,行文平和、大气,设问生动、鲜活,同时还体现出适度开放的特点。
geography
如综合题第28题(3)小问,比较分析欧洲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河流的影响,通过分步骤引导的方式,为学生层层搭建思考路径,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再如第29题(3)小问,给学生提供了资料卡,引导学生从地理环境的角度,简要说明哥伦比亚成为“鲜花国度”的主要原因,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并展现出自身的学科能力和素养。
对一线教学的建议
01依标教学,减负、提质、增效,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要旨,依据课程标准,回归教材,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基本观念的教学,通过设计深度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周围地理环境细心观察的习惯,并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探究,逐步认识人类的地球家园。
02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积极引导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
教师要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将课上学习和课下学习、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科学合理的设置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做题”到“做事”,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联系实际,从地理的视角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将自己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增强人文底蕴和社会责任感。
03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彰显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热爱家乡,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渗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观念。
04突出特色,提升思维,注重地理学科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地理图像既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地理学科重要的应用工具。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字资源,利用现代技术优势,采用形式多样的地图、景观图、统计图、示意图、遥感影像、电子地图等方式呈现学习内容,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习惯。教学中要整体把握地理学综合性和区域性两大突出特点,引导学生多尺度、多要素、多角度地解读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
点评·专家:
北京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高振奋
北京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陈红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教研员仇丽燕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李文胜
北京景山学校朝阳学校教师孙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