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来看,高考选择议论文写作的考生仍占多数。而在写作中,考生的主要困扰是如何设置分论点。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相关内容,大家可以学习。
一、拼凑与空泛是常见问题
经过议论文写作的初步学习,大部分考生现在基本可以写出一篇规整的议论文,即写出的文章像议论文,大体看上去有概念界定,有分论点设置,但细致看会发现是“大而不当”“貌合神离”。如下面一篇学生习作的整体构架:
论勇敢
分论点1:勇敢是一种性格。勇敢的人比懦弱的人更招人喜欢,因为他们更大气,不猥琐……
分论点2:勇敢是一种选择……并不是所有人都天生勇敢。畏惧是面对危险的生理反应,但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选择勇敢,可以拯救一颗黯淡的星星,是多么浪漫的事啊。
分论点3:勇敢更是一种精神。千年积淀,勇敢的精神已深入我们骨髓,涤荡过我们的血液,升华了我们的心灵……
这篇文章围绕“何为勇敢”展开,分三个层次,也就是设置了三个分论点:勇敢是一种性格,勇敢是一种选择,勇敢更是一种精神。这样设置分论点看似正确,甚至还有递进关系,但考生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三个分论点“大而不当”。以第一个分论点为例,勇敢是一种性格,但作者并没有深入分析勇敢是一种怎样的性格。反过来讲,这个分论点论证任何性格都是可以的,如开朗是一种性格,奉献也是一种性格……很明显,这三个分论点有拼凑痕迹,使得整个论证陷入空泛。
造成这种拼凑与空泛的原因,就是没有聚焦概念,就此题来说,就是论述时没有聚焦到“勇敢”这一核心概念上。所以,考生发散思维形成分论点时要牢记聚焦核心概念,这样才能做到论证具体,具体才能深刻。那么,如何才能既设置合适的分论点展开具体论证,又聚焦核心概念?
一要对核心概念进行辨析,挖掘概念的内涵和要素;二要由核心概念引申到其他概念,勾连概念之间关系,进而聚焦到核心概念。
二、辨析概念,挖掘内涵
概念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要素。把握概念,就要把握其本质属性。
何为本质属性?就是这个概念(代称A)与其他事物(代称B)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比如界定“人”这个概念,就要与同类属的其他概念进行对比辨析。如在哺乳动物的类属中,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人能进行独立思维。这个区别特征简称为A1,还有A2、A3……
基于此,可把概念A拆分成若干个要素:A1、A2、A3……这种通过概念辨析得出概念具体要素的过程就是概念内部的发散。展开辨析的过程,或者勾连各个概念要素的关系,就可以设置分论点。
下面仍以“论勇敢”为例分析。
【题目】关于“勇”的理解有多种,如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又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在生活中,人们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勇敢的含义,如巾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钟南山面对疫情逆行出征。从古到今,关于“勇”的理解,还有很多……
阅读上述材料,请以“论勇敢”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分析】通过题目可以确定核心概念是勇敢,再通过与其他概念的对比辨析,就能得出勇敢这个概念的具体要素。如与懦弱和鲁莽这两个概念进行对比:
这样就可以形成如下分论点:
分论点1:面对危险或困难,相对于懦弱的消极与恐惧,勇敢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无畏的精神。
分论点2:同样是积极地面对危险或困难,勇敢和鲁莽也是不同的。鲁莽是一种冲动,而勇敢还有理性的思考。
这样分论点都能聚焦到勇敢这个概念上。勇敢这个概念拆分出了具体的要素(积极的态度、理性的思考),就得出了分论点。在此基础上考生还可以进一步思考,探究其内在原因,形成另外一种论证方式,其分论点设置如下:
分论点1:面对危险或困难,相对于懦弱的消极与恐惧,勇敢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无畏的精神。
分论点2:同样是面对危险或困难,之所以会有勇敢和懦弱的区别,主要原因是勇敢的人考虑的更多的是集体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而懦弱的人恰恰相反。
分论点3:同样是积极地面对危险或者困难,勇敢和鲁莽也是不同的。鲁莽是一种冲动,而勇敢有理性的思考。
所以,通过相近概念之间的对比辨析,在概念内部进行发散,将概念分为具体的要素,进而探究其内在原因,就能形成一篇文章的分论点。
三、合理发散,聚焦概念
除了辨析概念形成分论点的方式,考生还可以勾连其他概念和核心概念的关系,设置分论点。
基本做法:在界定核心概念后,将概念A引向自己熟悉的概念B,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但考生往往简单地把概念A引入概念B后就弃概念A于不顾,直接论述概念B,从而造成偏题。
如作文题“赶考精神”,有考生设置如下分论点:
分论点1:赶考精神需要坚持不懈。邓稼先坚持不懈,所以完成了“两弹一星”工程。(论述坚持不懈)
分论点2:赶考精神需要创新。屠呦呦创新,所以研制出青蒿素。(论述创新)
分论点3:赶考精神需要家国情怀。钱学森放弃美国优渥条件回国,最后完成火箭的研发。(论述家国情怀)
以上分论点的设置由赶考精神发散到坚持不懈、创新和家国情怀上,乍一看似乎合理,但后面的论证丢弃了赶考精神这一核心概念,转变成论述坚持不懈、创新和家国情怀的重要性,造成论证偏题。
如果发散后再论述新概念和核心概念的关系,就能把论证聚焦到核心概念上来。
基于此,修改如下:
分论点1:赶考精神需要坚持不懈。因为“考”,尤其是重大考验,道路是漫长的,过程是艰辛的,没有坚持不懈的“赶”,“赶考”是无法完成的。
分论点2:赶考精神需要创新。因为“考”的艰难往往在于新考题、新困难,所以需要我们创新方法和对策,才能“赶考”得上。
分论点3:赶考精神需要家国情怀。因为“考”是接连不断的,“考”之后还有“考”。我们要想始终积极地“赶考”,没有家国情怀是万万不行的。
通过这样的修改,坚持不懈、创新和家国情怀这三个新概念就聚焦到赶考精神这一核心概念上了。
在作文题目的限定下,考生要科学地展开思维。这个展开的过程就是思维发散的过程。发散的结果就是形成具体的分论点。但考生要注意,发散时不能忘记对核心概念的聚焦,还要有适度的辩证分析。这就是议论文写作分论点设置的内在思维要求。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