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晚出现了建党百年的相关内容,高考政治科目大概率会考到建党100周年的知识点。为此,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相关政治考点,大家赶紧学习吧!
相关汇总:2022年北京高考春晚各科考点汇总
2022年春晚政治高考考点之建党百年
创建过程
一、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2.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年):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二、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
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遵义会议(1935年):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北平)
五、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中共“八大”(1956年):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4.中共“十二大”(1982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1987年):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中共“十四大”(1992年):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中共“十五大”(1997年):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8.中共“十六大”(2002年):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探索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中共“二大”: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八七会议:中共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向,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3.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问题。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
1.中共“八大”正确地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2.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误入歧途。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中共“十五大”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8.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武装斗争
(一) 重要革命战争
1.北伐战争:1926年5月至1927年7月
2.抗日战争: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
3.解放战争: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
4.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至1953年
(二) 军队建设
1.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2.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3.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著名论断“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4.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5.抗战开始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6.解放战争至今,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7.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作战。
8.新中国成立后,对军队进行整编,成立多兵种合成部队。
9.1955年实行义务兵役制、军衔制。
10.进入新时期后,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加强了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具有时代特点的名称: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中国工农革命军或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八路军和新四军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美援朝时期(1950—1953) 中国人民志愿军
(三) 军事路线和方针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①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②红军四次反围剿采取的是运动战。
2.抗日战争时期: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反“扫荡”中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等灵活战术。
3.解放战争时期:
①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②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西北人民解放军 采取了“蘑菇”战术;
③1947年,人民解放军以主力打到外线去,以中原为突破口开始全面反攻;
④1948年解放军实行战略决战,且将敌人主力歼灭于长江 以北;
⑤1949年渡江战役后,继续追歼残敌,解放全国。
探索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中共“二大”: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八七会议:**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向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3.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问题。
(二) 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
1.中共“八大”正确地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2.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误人歧途;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中共“十五大”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8.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 中共在领导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的挫折及纠正
1.1923年,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过程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在共产国际指导下,**倡导建立革命统一路线,掀起了国民大革命;
2.1927年大革命失败。认识到必须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掌握革命的武装,开始发动武装起义;
3.1927年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4.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开始走向成熟;
5.1958年党中央发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场运动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60年党中央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6.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
党的建设
(一) 思想建设
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1)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给思想混乱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2)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1945年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4)1945年七届二中全会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论断。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1992年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
(3)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2002年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 理论建设
中国共产党先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
农民问题
1.建国初期
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坚决纠正“共产”风。
4.文化大革命时期
由于过分强调以“以阶级斗争为纲”,农业生产停滞不前,后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
5.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
统一战线
(1)革命统一战线
①标志;②目的;③作用;④破裂。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①背景原因;②目的;③过程;④作用。
(3)国共两党关系启示
启示:
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
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成就
一、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
1.建国初期(1949—1952三年经济恢复时期):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为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准备了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1956——1976):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取得建成东北工业基地、修建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等成就),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基础;大庆油田建成,扔掉“贫油”帽子,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己;新兴的电子工业,国防航空工业(两弹一星),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条条战线涌现出一批模范任务,成为共和国经济建设的“脊梁”(王进喜、邓稼先等)。
3.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今):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开放城市、开辟经济开放区等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国企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
4.经济建设中的严重失误、解决及失误原因:
失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分别如何解决的:1961年进行国民经济调整结束了大跃进;1978年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束了人民公社;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文化大革命全面拨乱反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原因:①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②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③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对国情认识不清,又急于求成。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为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①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
③建立经济特区等;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国企改革;
⑤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指导经济建设。
6.从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①进行经济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
②在经济建设中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综合平衡,稳步前进;
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④发展经济,必须保证社会的稳定,安定团结至关重要;
⑤党和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也是不可取的。
二、新中国政治建设成就
(一)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1949—1953)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2.开国大典;
3.政权的巩固;
4.土地改革;
5.抗美援朝。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
(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民主与法制
1.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刘少奇案)。
2.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第四部)。
a、1982年宪法的评价,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b、其它单行法律
c、颁布实施的意义:
(五)民主政治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三、新中国的农村政策
(一)土地改革1、背景:2、时间:3、内容:4、结果:5、影响:
(二)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背景:2、形式:3、实质:4、作用:
(三)农村人民人民公社化运动(见下面八)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2、形式3、影响:4、实质:改计划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体制。
(五)党和政府调整农村政策的原因和启示
1.原因:a、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b、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出发;
2.启示: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
四、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法制建设
1.1949年新政协会议通过《共同纲领》,地位: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和施政方针,具有临时宪法作用。
2.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地位: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改革开放后:①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制定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之后不断完善宪法内容,还颁布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法律。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初步形成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成为国家的基本方略。
五、中共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1.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中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外交成就:
50年代的外交成就:
①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①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1972年中日建交,中日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
90年代的外交成就:
①港澳回归;
②中俄关系正常化;
③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1世纪的外交成就(这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表现):
①2001年APEC上海会议在我国召开;
②2001年加入WTO;
③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我国召开。
3.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③外交人员的不懈努力;
④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中国共产党在走过的87年里,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干了三件大事:
1.这三件大事分别指什么?
①建立了新中国;
②完成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③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这三件大事有什么共同意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3.这给我们什么认识?
①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④启示: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六、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成就
(一)两弹一星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4年6月,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3.1966年10月,中近程核弹头爆炸成功;
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5.1999年,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升上太空。
(二)其它成就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世界上最大水利上工程——三峡大坝
(三)重大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
(四)科技与生活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a、举例说明,b、两面性。P96
(五)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成就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国家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科技的投入;
3.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七、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挫折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背景2、实质 3、表现 4、后果:5、对策:6、教训与启示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背景2过程:①开始标志:②结束标志:3后果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