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2年北京高考主旋律影视剧作文素材《山海情》

2022-02-10 13:50|编辑: 王老师|阅读: 559

摘要

本文最新整理了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主旋律影视剧高考作文素材,大家可以收藏学习。

电视剧《山海情》是一部怀抱着塑史追求的扶贫题材电视剧,展现了20世纪90年代宁夏西海固地区人民易地搬迁、艰苦开拓的奋斗史,折射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长达40多年的反贫困壮举。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最新整理了相关作文素材,大家可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相关汇总:2022年北京高考主旋律影视剧作文素材汇总

2022年北京高考主旋律影视剧作文素材《山海情》

《山海情》讲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宁夏西海固涌泉村的村民从大山深处移民搬迁到近水、沿路、靠城的平原,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在扶贫的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寻根与断根等问题不断突显,对于上一辈的人们而言,挑战和转变也在不断发生着。从西海固走出的人们没有忘记他们的初心,他们没有断根,而是把根扎在了这片更肥沃的地方,互相扶持着走上了康庄大道。

有网友说,看《山海情》,真实感受到扶贫、吊庄工作的不易。吊庄户们搂着娃、赶着羊、拉着全部家当往新家走,半路就遇见沙尘暴,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滚滚而来,几十秒就足够绝望。这些“细节”才是本剧最大的“看点”。

精彩台词

01人生交叉路口,走独木桥还是高速路, 独木桥能让人保持警觉,高速路一出事就是大事。——《山海情》

02大男人说话就和放屁一样,风一吹就跑了。——《山海情》

03事前拍断胸脯打保证,事后唾沫飞起找理由。——杨县长 《山海情》

04这娃的词儿说得酸的,啥奋啊斗的,我奋不了、斗不了,谁能奋斗谁奋斗去,我就在这呆着,我还不相信,政府能把我饿死,到时候他还不是给我送救济粮,还得送到我屋来啊。——李大有 《山海情》

05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山海情》

06你不知道他们多使劲地想把日子过下去。——《山海情》

精彩影评

中国乡土文化,迸发出了活力

沿着扶贫的道路,知识精英、青年群体的“返乡”,使厚重的中国乡土文化迸发出了活力。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性,可能从未如此之高,这要感谢“信息洪流”与“观念水位”带给贫困地区的巨大影响,更要感谢青年群体对乡村充满感情的注视。

这注视,是热忱的,也是平等的。他们不以“牺牲者”或“奉献者”的身份自居,如此,才能真正博得贫困地区群众的信赖,才能真正激发贫困地区脱贫奋斗的巨大能量。扶贫剧制作与拍摄,不妨在这方面多去寻找与挖掘。(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韩浩月)

《山海情》塑造苦乐交织的村民群像(光明日报)

“村里的女子为了一头驴就能嫁人”“兄弟仨只有一条裤子,谁要出门给谁穿”“扶贫下拨的珍珠种鸡被偷抓吃得只剩下最后一只”……电视剧的开篇,一个生活环境艰苦、村民观念根深蒂固的涌泉村便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一秒回到20世纪90年代的西海固。

《山海情》目前正在6家卫视和三大视频网站同时播出。该片跳出传统主旋律电视剧叙事与创作套路,展现了扶贫题材的独特魅力,以豆瓣9.3分的成绩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是热度还是口碑均表现不俗。

在细节处见生活,在温情中见人心

作为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海固的移民们在国家政策的号召、福建的对口帮扶下,不断克服困难,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山海情》以朴实、接地气的叙事风格,温情细腻的视角,描绘出扶贫路上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在体现主题的同时又串联起角色的亲情、爱情、友情等话题,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画面中全体人物灰头土脸的造型、简陋的办公室与漫天黄沙的户外环境,高度还原了当地20世纪90年代贫困的生活状态与自然地域特征,更是通过“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蚊子都能把人给吃了”“饿得直吐酸水”等村民看似幽默实则质朴真切的抱怨,全面立体地再现故事主角所处的环境,种种细节离不开一个“真”字,获得不少观众点赞。

与剧中贫困、萧条的环境产生鲜明对比的是,生活在其中的人物是鲜活、生动、有情的。《山海情》聚焦放大了“人”的故事,以细节绘深情,将更多的温情和“烟火气”呈现给观众。新上任的年轻基层干部马得福,怀揣着理想,帮助村民完成“吊庄移民”工作,又软磨硬泡给移民村通电,最终带领村民用行动兑现“塞上江南”的承诺;马得福的青梅竹马李水花被父亲“卖”到邻村,她选择抵抗、拼命出逃,但最终为了父亲向命运妥协,当丈夫意外残疾后,又独自一人撑起整个家,那句“这就是咱俩拴到一起的命”与流下的眼泪,真实又无力;马得福看到年轻叛逆的弟弟马得宝受伤时心疼的神情,消除隔阂后的兄弟情也让人为之动容;还有马得福和福建来的扶贫干部陈金山,两人互帮互助,收获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为剧情增添了不少笑点……网友评价道:“这部剧能够追下去,是因为它写实,是感动到心里的传奇。”

“这是一个非常有情怀、有情有义、有意义的改革故事。”马得福的扮演者黄轩说,“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基层干部,他们是希望,是光,带领这么多人脱贫致富,在这里我由衷地向他们致敬”。

演员真实无滤镜,剧情角色接地气

2020年以来,脱贫攻坚题材成为一个新的创作热点。虽然大多数此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不少地区脱贫的真实举措与扶贫干部的形象,但人物脸谱化、扶贫桥段符号化、表达空洞化仍是不少扶贫剧的通病,观众不感兴趣或易产生审美疲劳。《山海情》采用纪实的创作手法,剧中没有领导讲话,没有说教口号,没有脸谱干部,用一个个有血有肉、真实接地气的故事与人物形象,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味道。

剧中的演员个个乡土气十足,真实不加滤镜,从头到脚都注重细节,甚至连强烈日晒下、大风吹后脸上皮肤干燥的颗粒与纹路,都清晰可见。黄轩饰演的年轻扶贫基层干部马得福,黑红脸庞上的两团高原红与淳朴的乡音,让观众觉得就是那儿土生土长的少年。张嘉益饰演的村支书马喊水,顶着歪了的帽子,皱着眉头,嘴里叼着小树叶,网友感叹道:“那个年代的大西北,面朝黄土背朝天,张嘉益老师的眉头就没放下来过,这种太阳照得人睁不开眼的感觉,真的太真实了。”还有热依扎饰演的“硬女子”李水花、闫妮饰演的严苛县长等女性角色,造型也一改以往风格,素颜上阵。

贫困之苦、脱贫之难也写在每个村民脸上,所有演员身上的衣服就像用风沙洗过一样,轻轻一拍扬起一股烟。其中西海固移民途中遭遇沙尘暴而被击伤头部的剧情更是还原了“干沙滩”的真正内涵,一位网友感同身受地写道:“跺开西海固的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演员们个个灰头土脸,但是他们能让人一秒入戏。演员们与角色深度融合,配上当地方言,塑造的“土味儿”角色极为传神,令观众生出“不是在演生活,这就是生活”的即视感。

拍摄环境也异常艰苦,剧中呈现的风沙环境正是剧组人员的真实工作、生活写照,主演黄轩回忆:“真的很不容易,我们的拍摄地没有水,没有电,连一棵树、一个纳凉的地方都没有,要重新建立一个家园,而且是建成现在的‘塞上江南’,是不可思议的。”全体演职员也感慨:“从地窝子到土坯房,既是闽宁村的成绩,也是《山海情》主创团队的突破,我们都是《山海情》当中的一个元素。”

土味方言真实还原,探索主流题材新做法

不说教,不煽情,细节处见真功夫,《山海情》打开了主流题材创作的新路径。此外,《山海情》在语言风格上,也衍生出了新“玩法”。

《山海情》目前正在6家卫视和三大视频网站同时播出。其中,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播放的是普通话配音版;东南卫视、宁夏卫视及跟播的深圳卫视播放原声版,也就是方言版;三大视频网站同时上线了原声版和配音版。

随着剧情发展,高浓度的西北“金句”让观众直呼“上头”。不少网友拿出小本本,记录下了这一句句台词:“天天谈未来,未来可不就是还没来嘛!那不就是一个梦嘛!”“贫穷真的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用方言拍《山海情》是剧组创作和筹备这部电视剧时决定的。当时剧组扎根宁夏采风,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沉浸式体验当地生活。在感受剧情氛围的过程中,剧组捕捉到当年一个真实的情况:对口扶贫的福建干部来到西海固,听不懂当地人讲话,当地人也听不懂福建话,扶贫的第一关就是语言关。

很多看过原声版的观众对剧中演员们使用西北方言进行表演赞不绝口。有观众表示:“西北话一出,马上就有那味儿了”“全程方言演出,感觉自己不是在看戏,恍惚间我就是涌泉村村民。”导演孔笙介绍:“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努力,坚持用了方言,也用了大量西北演员,主要就是想让《山海情》接地气,更贴近生活,让观众更笃定地相信戏剧背后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在《山海情》中,西北方言的使用更加突出了西北人直愣、淳朴的特质,令人物塑造既生动又具有感染力,颇受观众喜爱。从播出效果看,方言版《山海情》展现了地域方言在电视剧作品中的独特魅力,为剧中西北地域的生活质感带来了“灵魂”。

孔笙说:“当我们深入西海固地区后,对方言的感受就更强烈,那一方人就是如此,他们的性格、喜怒哀乐就是这样。由于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十里不同音’,我们参考了宁夏和陕西西安等各地方言,组合形成了剧中的泛西北话,福建方言采用的是福建普通话。”于是,闽宁两地语言不通所产生的现实场景在剧中重现,并以充满喜感的方式放大,“方言梗”起到了活跃剧情的作用。

方言的运用,不仅能够展现浓郁而又深厚的地域文化,丰富人物形象,帮助观众入戏,也营造了强烈的喜剧性格调,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普通话配音版本的存在,像一个标配;西北方言版本的探索,让人们感受到了主流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在细节上凸显出的诚意。

时评范文

这部“土掉渣”的电视剧,为何“好看哭”?

张凡 人民日报评论 2021年 1月26日

最近,一部名为《山海情》的电视剧,让无数网友在笑中带泪、意犹未尽中追完了全集。这部讲述宁夏西海固地区移民搬迁故事的电视剧,没有流量明星参演,也不是什么时兴题材,但自开播以来,观众口碑和网络讨论度均节节攀升,豆瓣评分更是一路升至9.4分,被网友称为是“土掉渣”却“好看哭”。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部电视剧。

岁月无声,山海有情。《山海情》中的“山”指的是宁夏,“海”指的是“福建”,两个原本在中国地图上山水相隔、遥遥相望的省份,因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的政策,而成就了一段跨域山海的深厚情谊。电视剧中,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下,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搬迁到茫茫戈壁滩上的村民,以勤勤恳恳的劳作,开荒戈壁、迎战黄沙,让山川换颜、水土重生,让“塞上处处是江南”的愿景不断实现,更让“村里的女子为了一头驴就能嫁人”“兄弟仨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的穷日子彻底成为了过去

从黄沙弥漫走向绿色金滩,从穷乡僻壤走向美好家园,《山海情》中的故事,从上世纪90年代开篇,跨越二十几个年头,经历一茬茬人接力,如何为这样宏阔的命题找到创作的落脚点?如何让这段从历史中走来的故事,与今天的观众产生情感的连结点?

电视剧选择将目光聚焦在一群朴素、坚韧的人身上,以个体的成长和经历展现“闽宁模式”的发展,以动人的人物群像展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史诗。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开荒拓土,从无到有建设新家园的西海固人民;整天操心着村民们的搬迁、用电、灌溉等事情的基层干部;为了让孩子们能接受更多教育,数十年坚守贫困村小的老师;为了帮村民们掌握一技之长,钻菇棚、掏腰包、挨拳头的技术专家……正是一个个这样的“人”,书写了“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伟大情感,成就了“干沙滩”变“金沙滩”的壮丽传奇,更让人一次次感叹“那些在荒芜土地里种出梦想的人,谱写了真正的英雄长歌”

《山海情》铺展开的扶贫画卷,荡漾着理想主义的浪漫,更深蕴着现实主义的真切。剧中的西海固人民,带着黄土地的粗粝,他们善良、淳朴,有韧性、有干劲,但也有着安土重迁的传统基因,有着历史、环境造成的观念局限;剧中的扶贫干部、技术专家,也没有顶着“角色光环”,而是真正将双脚扎进黄沙里,在“关关难过关关过”中带领村民们在更广阔的地方落地生根。

也正因此,在《山海情》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改天换地的豪情,更能看到创业的举步维艰;不仅能看到乡土生活的浓浓烟火,也能看到变革中的“鸡飞狗跳”;而传统与现代的龃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碰撞、寻根与断根的思考也都交融其中……

不过,正是这些切入生活肌理的真实故事、鲜活人物、现实问题,让电视剧产生了强大共情,让无数观众代入其中,和剧中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为辛辛苦苦种出的双孢菇卖不出去而着急,为村民们扶老携幼送别帮扶专家的画面而泪目……

今天,我们看闽宁镇的故事,心中可能更会升腾起一种特殊的情感。就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四川大凉山“悬崖村”的村民们走下2556级钢梯,走向新的生活;位于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岢岚县,终于摆脱了“可怜县”的称号;贵州毕节最穷的“纳威赫”,从让人感叹“去不得”到现在被赞“了不得”……一个个山川换颜、百姓致富的故事,也正在我们身边上演。这些改变的背后,同样记录着一段段跨越山海的情谊,同样闪动着一个个俯身一线、不计回报的身影,同样离不开一群群有韧劲、敢拼搏、肯奋斗的人民。

一滴水流入戈壁荒滩,可能瞬间就会消失;但千万滴水涌入沙漠,却能再造一个绿洲。是无数滴水、无数个人的齐心协力、前赴后继,书写了闽宁镇的发展故事,成就了今日中国的脱贫奇迹,而那种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韧劲和力量,也必将激荡更多的梦想,激励更多的奋斗。

这正是:不以山海为远,心连千里共好。

大家晚安!

温馨提醒

时事热点、人物和红色经典是考题中常出现的内容,很受出题老师喜爱!另外 ,热点时事和人物等素材的积累,也是高分作文必不可少的因素。京考一点通为大家整理了《2022高考必备作文素材&范文》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免费领取!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2北京高考北京高考作文素材

清华北大等重点高校2021年在京专业录取分数线汇总2022-05-23

2021-2022学年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汇总2022-02-08

2022年北京高考主旋律影视剧作文素材汇总2022-02-08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