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3北京高考作文素材:人民日报5月微时评

2022-10-10 15:25|编辑: 李老师|阅读: 552

摘要

本文为大家整理了《@屏幕前的你,一起在城市里找到看星星的乐趣》、《冬奥冠军高亭宇:有困难?干就完了!》等时评内容。

作文素材积累不仅需要优美语句,更需要一些热门时事时评,为此,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人民日报5月微时评的内容,分享给同学们。

推荐阅读:2022年人民日报时评汇总

1、冬奥冠军高亭宇:有困难?干就完了!| 金台访谈录

党报评论君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5-03 14:28 发表于北京

高亭宇,1997年出生,中国速度滑冰运动员。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担任开闭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双旗手。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滑出34秒32的好成绩,打破奥运纪录的同时,赢得中国历史上首枚冬奥会男子速度滑冰金牌。

评论君:能否介绍一下速度滑冰项目?

高亭宇:速度滑冰的场地就是标准的田径场400米场地,每一组都有2位选手出发,内道佩戴白色标识带,外道佩戴红色标识带,一定要佩戴在右胳膊上,如果说你戴错胳膊,也是要取消成绩的。滑完到第二个直线的时候,有换道区域,如果内道选手阻挡了外道选手,则判内道选手犯规。最后冲刺的时候也是,包括踩着标志性的线。因为旁边有线,每个跑道都是单独的线,如果你踩到对方的线,超过3步,就会被判为成绩无效。

评论君: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有什么不同?

高亭宇:速度滑冰追求的还是突破极限,速度的极限,身体的极限,心理的极限。短道速滑就是人与人的各种技巧类的碰撞,所以说那个观赏性很强。如果说你喜欢速度感的话,还是速度滑冰比较适合一点。

评论君:你从8岁开始接触速度滑冰,你觉得这项运动的最大难点在哪儿?

高亭宇:最大的难点就是,零点几秒的进步,你可能得花费3—4年的时间才能提高。所以这个项目也是和风阻、和自己对抗,提高0.3秒会非常困难。我们比赛就差那0.1秒,甚至不到0.1秒。就像这次北京冬奥会,我和第二名韩国选手车旼奎,只差了0.07秒。偷一点懒,可能零点零几秒就没有了。

评论君:你觉得速度滑冰最大魅力是什么?

高亭宇:还是不断地挑战自己吧,跟自己较劲嘛,它最大魅力我感觉在这儿。

评论君:平常训练时,怎么保持专注的状态?

高亭宇:在黑龙江省队后两年,已经是国内前几名的水平了。到国家队之后,还是感觉自己滑得还不够快,成绩不够好,所以就天天看训练视频研究。你真正喜欢一个事情,你就不会把自己控制得特别差,你会全身心地想投入进去。你想分析到每个细节,甚至每一秒、0.01秒,会怎么做这个事情,怎么完善这个细节。如果说你不够热爱的话,你就当作普通职业上下班,就完全是两种概念。一种是职业,一种是专业,很不一样。

评论君:谈谈刘广彬教练对你的影响?

高亭宇:从2011年进入黑龙江省队,认识刘广彬教练之后,我们一起走过了11年的时间,逐渐磨合得非常好。训练当中,就是一个眼神,一个肢体语言,就互相懂对方的意思,所以也不会过多地说那些矫情话。在我因为腰伤回黑龙江省队的那段时间,他一直陪着我,给我鼓励,给我自信,让我重新回到赛场,重新回到奥运会的赛场上展示自己,把这块金牌留下,留在家门口。

评论君:2018年平昌冬奥会后,是不是经历过一段低谷期?

高亭宇:2018—2021年之间,算是一个非常低的低谷。一比赛就第八、第九,对自己树立自信心非常不好。别人看来可能是我已经躺平了,我也就到这儿了,但是我心里还是较着劲的。到奥运赛季之后,我就开始全方面爆发出来了。

评论君:听说你在速度滑冰500米决赛前一天伤了?比赛的时候在想什么?

高亭宇:比赛前一天没有过多的时间康复,就只能是硬着头皮上了。如果没拿到冠军,这件事情可能永远也不会说。滑的时候基本什么都不想,奔着终点就去了。瞅着离终点越来越近,就拼尽自己最后的力量。因为当时拉伤也是很严重的,也不敢太用力使劲滑,但是尽可能地使劲。

评论君:等待成绩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

高亭宇:等待的时候,可能也是因为身体原因,没发挥最好的竞技水平,感觉还是有点遗憾。但是没想到,对手也就那样了。等成绩的时候,最后一组没滑完,我已经开始庆祝了,因为我知道大家都是什么水平。在我身体有伤的情况下,取得这个成绩,也是非常不错了。

评论君:怎么看待奥运周期?

高亭宇:冬奥会前三年,或者前三年半,都是积累和铺垫。我会把最好的状态,留给奥运赛季,留给奥运会。

评论君:感觉你是一个不惧挑战,敢于迎难而上的人。你觉得该怎么面对困难?

高亭宇:现在的困难,有什么可怕的呢?我就很纳闷。你躲避了,你逃避了,你就感觉这困难非常大。但如果你面对它,解决它,你会感觉这就是个小事。干就完了。直面问题,直面困难,解决它就可以了,不要害怕。害怕也没用,越害怕它越欺负你。

评论君:这段时间在做些什么?

高亭宇:比完奥运会,心理、身体上都非常疲倦。先把自己身体恢复好,心理上慢慢恢复。需要一段时间,周期性很重要。不可能刚比完一个大赛,紧接着就投入另一个大赛,或者是投入下一个周期。一定要有时间先休息、放松。打打台球、篮球,开车溜达溜达,充分放松后再投入科学训练。

评论君:对于未来有什么规划?

高亭宇:计划还是想参加4年之后的米兰冬奥会。不知道这4年会发生什么,我一定尽可能参加米兰冬奥会,尽可能让中国国旗再次飘扬在赛场最高处。等自己退役了,还是想把冰雪运动,尤其是速度滑冰这个项目,尽可能地推广到南方地区,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带动更多人上冰雪。(访谈整理:孟繁哲)

2、星空摄影师叶梓颐:@屏幕前的你,一起在城市里找到看星星的乐趣 | 金台访谈录

党报评论君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5-04 11:29 发表于北京

叶梓颐,出生于1990年,星空摄影师、天文科普up主,北京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曾远赴南极、北极等地,拍摄日全食、极光等天象。2020年开始制作《城市观星指南》系列公益节目,希望带动更多人抬头望向夜空,在城市里找到看星星的乐趣。

评论君:星空摄影师是做什么的?

叶梓颐:星空摄影师主要的工作就是拍星星,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包括对于特殊天象的理解,融汇到照片和视频里面去。

评论君:你是怎么喜欢上星空的?

叶梓颐:我最先开始喜欢上星空,是因为高中时,我的地理老师组建了一个天文小组,每周日他会带着我们看星星。印象最深刻的是我15岁那年,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我们看流星雨。当时看了一个小时,没有什么太大的收获。但是在我回到宿舍的路上,一颗特别亮的火流星,把操场边上的墙都给照亮了。那是我这么多年一直刻在脑海里的印象。从15岁开始喜欢上星空,到现在已经过了16年了。可以说,我人生中一半的经历都是和星星相关的。

评论君:你曾是一名公司白领,后来辞职做一名星空摄影师,如何适应职业的转换?

叶梓颐:我当时也是处在一个迷茫和尝试期,处在一个人生的路口。是继续当一个白领,还是去国外,或者回国去做一名星空摄影师。其实那条路是自己慢慢趟出来的。并不是说,我今天决定把星空摄影师当成我一辈子追求的目标。而是一直在尝试,直到这份工作,我觉得可以养活我自己。最先开始是做兼职,慢慢把它变成全职。中国14亿多人口,哪怕有0.1%的人,对天文或者我做的事情感兴趣,就是一个让我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评论君:讲讲最难忘的拍摄经历?

叶梓颐: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经历,可能就是在南极拍日全食,拍摄了一张名为《日食时钟》的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2021年12月4日。在极昼状态下,太阳在高纬度地区处于日不落的状态。但是在日全食的这个阶段,有39秒的日落。当时为了拍摄,我在南极大陆露营了5天,就真的睡在了帐篷里。

为了这张照片,之前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比如说用特殊的鱼眼镜头,比如说我带了能够防低温的电池。电池在户外一共坚持了28个小时。我提前先把相机架上,然后在日全食发生前12个小时站好。这12个小时,我就一直是站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的室外。南极的夏天,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冷,但是在野外站12个小时,也是需要穿戴非常多保暖装备的。

我去南极时,一个人拎了70公斤的行李。其中有很多配件以及电池,分给了国外的爱好者。对于他们来说,缺什么样的器材,比如说带头戴功能的运动相机配件,或者一些小零碎,一些工具,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来找我。这也让我觉得非常自豪,觉得自己就是中国制造的推广者,挺有趣的。

评论君:为什么想到做《城市观星指南》?

叶梓颐:《城市观星指南》是我从2020年开始做的一个项目。它是一系列5—8分钟的视频,向大家展示的,是我在城市里找寻一些亮星,包括星星、明亮的星座、以及人造卫星。做视频的目的,是想让大家找到,在城市里面看星星的乐趣。这是非常有趣的一个过程。那时,疫情刚刚开始,很多人觉得待家里憋闷。下来在小区里遛弯,可以接触到自然。也是想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城市的环境在不断变好。

我经常会收到一些回复说:我看了你的《城市观星指南》,我真的去抬头看了一眼星星,我真的找到了它,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他觉得不可思议,我觉得更不可思议。就是因为不断的正向反馈,支持我一直在坚持这件事情。大家的催更,让我觉得做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我必须把这个项目做好。

评论君:拍星空会很孤独,你怎么面对孤独?

叶梓颐:我其实很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特别是不开心或者是遇到困难沮丧的时候。我是一个不太愿意和别人倾诉的人,倾向于自己窝在一个地方、一个角落去消化情感。并且我非常珍视孤独感。因为你在孤独的时候,通过和自己对话,能够想明白很多事情。

我之前在冰岛,一个人开了40天房车,行驶5000多公里。一个人面对困难的时候,你才能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这个时候你没有办法依靠任何人,没有办法把自己的错误怪罪于任何人。你就是你,直面自己的恐惧、悲伤、兴奋,这是非常难得的体验。

评论君:你的自媒体平台粉丝不少,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留言?

叶梓颐:我曾收到一个网友的私信,他说毕业论文就是研究我的星空摄影作品。刚开始以为他在开玩笑,后来他又给我发了一个私信,真的是毕业论文。我希望他答辩成功了,要不然我会非常愧疚。我经常会收到网友的私信,说当自己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来看看我的视频,看看我怎么克服困难的,就会觉得更有劲。每当我看到这样的评论,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激励。我觉得这是一个相互激励,正向反馈的过程。

评论君:现在有些青年人,在做职业选择时,可能会产生迷茫。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叶梓颐:我在上大学、工作期间锻炼的种种能力,对我是非常有帮助的。很多人给我发私信,说他不知道要选什么职业,或者说他现在不喜欢自己的这份职业。我觉得无论你喜不喜欢这份职业,在你考虑好换工作之前,其实要提升几种核心能力,比如说快速学习能力,抗压能力,还有解决问题能力等等。在你掌握了这些能力之后,无论你选择哪种职业,它们对你的发展都会非常有帮助。

自己做出的选择,即便你觉得可能它和你原来想的有一定的差距,你也不会后悔。不会后悔,其实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底线。通过每一份职业,都会得到一些不一样的经历。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觉得这不是试错,而是增加你的阅历。在下一份职业中,其实这些阅历,可能就会成为你和别人不一样的优势。另外,在自己想要放弃、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再去坚持一下,这个非常重要。(访谈整理:孟繁哲)

3、“北京面人郎”传承人郎佳子彧:把面人捏进了人民大会堂 | 金台访谈录

党报评论君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5-05 11:02 发表于北京

郎佳子彧,1995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国家级非遗“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他用老手艺尝试做新题材,同时探索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展示传统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面塑。

评论君:什么是面人?制作面人有哪些难点?

郎佳子彧:面人是老百姓的一个俗称,其实它的学名叫做面塑,顾名思义就是用面来做的雕塑。因为题材主要以人物为主,大家看到的面塑大多是人物的形象,就俗称它为面人。制作面人最大的难点在于,需要把颜色、造型两步并作一步走,带着有颜色的材料完成造型。这就要求刻画精准,可丁可卯地完成制作部分,在安装之后很难再做删减。

评论君:北京冬奥会期间,你去人民大会堂做过展示,能讲讲那次经历吗?

郎佳子彧:在今年大年初五的时候,我被邀请到人民大会堂,给外国友人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其中广为人知的互动,就是我给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二世做的展示。当时场面还是挺“有爱”的。我在和摩纳哥亲王互动的时候,教他做了一个冰墩墩。一般互动结束之后,元首们就会离开,到下一个摊位。但是他就停留在那,挺“害羞”地说,我能不能请你帮我一个大忙。他说家里有两个孩子,如果我只带回去一个冰墩墩,我的麻烦就大了。我瞬间就明白了,又做了一个冰墩墩送给他,让他带回去一双吉祥物。本来和元首见面,我还是有点紧张的。但是,这个对话打破了我的紧张感,让我觉得大家都是非常可爱的人。

评论君:你面前的作品叫什么?为什么想到做这样一个作品?

郎佳子彧:我面前这个作品叫《巾帼》,是在三八妇女节制作的,为了致敬女性。当时在新闻媒体上,可以看到很多女性医护工作者在抗疫前线做出了很多的奉献。我觉得理应做一个作品,向她们致敬。面塑当中有一个非常古老的题材就是传统戏剧,传统戏剧中有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穆桂英。我觉得在这个时代,可以把她们类比起来。一方面把传统文化和现代题材融合,另一方面从造型艺术的角度,我们的传统戏剧也是非常绚烂的。所以我就把传统和现在拼合在一起,去表达对女性的敬意。在这个造型的右边有一些医疗物资,以及武汉的樱花,在左边就是穆桂英的京剧形象,以这种形式来表达我的情感。

评论君:为什么会选择捏面人为业?做了二十多年面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郎佳子彧:小的时候是兴趣使然,对捏面人感兴趣。等到成年之后觉得,捏面人不仅是自己喜欢,另外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业,所以就决定在这个领域继续耕耘。我觉得它是一个挺温暖的习惯,在家族当中,你知道你的家人都做过这样的事情,你知道这个工具我的爷爷曾经用过,我的技法是跟我父亲学的,我们都坐在同一张凳子上。在很多时刻都是一样的姿态,在桌子面前去完成同样的工作,这对我来说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再就是,捏面人对我来说还是一种表达方式。我可以通过捏面人去表达我对一个事物的观点,面人也可以作为作品记录我曾经对于某件事情的想法,也可以在未来给我的孩子看。

评论君:在你的人生道路上,有什么对你影响重大的选择吗?

郎佳子彧:在我本科毕业,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的时候,那个决定对我的人生影响非常大。其实我本科学的是传播学,但是我发现自己的志向还是在艺术领域,希望能发扬光大传统手工艺。但是在一开始,我没去选择这个方向,而是选择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现在想起来还是挺幸运的,不知道怎么就没有考上研究生。也恰好是因为这个失败,可以让我痛定思痛,去考虑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是什么。既然都要吃苦,我到底愿意在哪吃苦?在一个挺炎热的下午,我做了决定,还是要继续做跟艺术相关的事情。然后查了半个小时所对应的院校,最终就选择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当时离考试其实只有三个月的时间。那段时间过得非常辛苦,但是我觉得收获非常大。我觉得跟第一次准备考研的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我想要的未来。这可能就是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去做努力的一个好处。就是你会对自己的每一个进步都很满意,然后也没有那么强的功利心。要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因为在那里你有最强的动力。一旦选择追求自己想要追求的事情,那你就要坚持到底,不要被路上的困难轻易击倒。坚持下去,你最终会感谢自己。

评论君:在做自媒体创作的过程中,有什么独特的经历和感受?

郎佳子彧:通过自媒体平台我感受到,大家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非常高涨。也是因为他们的鼓励,我才能一直坚持做这样的内容。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一个互动,就是他们会经常告诉我,在中考题上,或者在高考阅读里看到了你的例子。之前我和他们讲过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一些观点,他们因此觉得自己做题更顺利了一点,也没那么紧张了,我觉得这还挺有趣的。

其实在我上本科的时候,我做过不少线下的面人课程。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社区的老人,我发现大家在做的过程当中都是非常快乐的。但是你一堂一堂课这样去推广,效率是比较低的。我觉得需要让感兴趣的人,更方便地找到它。在自媒体上做传播,能让大家在获取信息的平台上看到传统文化,是对于这个手艺最好的发展、传承的方式。

所以我们就把一部分经历搬到线上,去做和制作面塑相关的视频,以及和二十四节气、其他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内容分享。以一个年轻人的视角阐释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大家感兴趣,这个就是我们视频内容的主要创作方向。这种方式可以更高效地让大家有机会喜欢上它。

评论君:有人说,如果把爱好转变为职业,可能不太靠谱。你怎么看?

郎佳子彧:如果你对这个东西的喜爱程度,就是真的很在乎它的好与所有不好的时候,其实你是愿意为它去吃一些苦的。工作当中肯定不是所有时候都是轻松愉快的,也有比较艰涩、难啃的阶段。我把捏面人当做自己的事业,这个行业面临的很多问题,我觉得就是我自己的问题。在工作过程中,这些艰涩的部分就变成了苦中作乐。能遇到这样一个有难度,需要长时间去奋斗的事业,对我来说也是很幸运的事情。

在从事面塑这个行业当中,你会看到不少传统工艺的生存状态都是每况愈下。我希望自己在看到这些不足的时候,能做出一些有改变的事情,而不是无视,或者任由它发展下去。所以每次我自己看到有问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的时候,我就把自己的努力放在上面。希望每一天,这个行业都比昨天又好了那么一点点,也希望自己的技术一直在进步。

评论君:对青年人有什么建议?

郎佳子彧: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追求的方向是什么,我觉得就大胆去尝试所有积极的可能。因为你只有在不断地尝试当中,才有可能知道你擅长的领域在哪里。要勇敢地去尝试,迈出自己探索的脚步。还有一部分人可能知道自己喜欢的领域在哪,但还是觉得有些迟疑,或者说不知道怎样去达成。我觉得可以用非常具体的计划化解自己的焦虑。把它拆解成有时间周期的计划,可以帮你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近。(访谈整理:孟繁哲)

4、外卖骑手高丰:送餐时,建议站在门外40公分 | 金台访谈录

党报评论君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5-06 12:03 发表于北京

高丰,1990年出生,一名有着11年党龄的退伍兵。现为阜新嘉吉北京大望路站专送骑手。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高丰受邀赴现场观礼。2021年12月,当选2021“北京青年榜样”年度人物。

评论君:怎么想到来北京工作?

高丰:我老家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来北京加入骑手的时间是2018年。当时就想着,因为骑手收入比较高,所以就来这边做了一名骑手。我家经济状况并不是特别好,所以我感觉现在每天能跑30多单,月收入在9000元左右,挺好的。

我家里人对我挺支持的。我父母年岁大了,在家那边干不了啥,我就是家里顶梁柱。我家比较偏远,来到北京工作,能给家里一定的经济支持。

评论君:工作主要职责是什么?当兵经历,对你当骑手有帮助吗?

高丰:我现在的职责是每天在店里面取餐,然后给顾客送去。当兵的经历给我带来的好处就是,我认路能力比较强,送餐速度也是比较快。我来大望路商圈,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先看地图,别人的话需要两个月左右时间才能适应,我在这一个月就适应了。主要方法就是通过骑手的app,先看导航地图,看完了之后就往那走,到的时候看着哪栋楼,画面感一下就出来了,就知道这个楼是哪个楼,是需要我送餐的位置。

评论君:工作这几年,你的好评率一直很高。怎么做到的?

高丰:我2018年加入骑手大家庭。这4年以来,我的准时率和好评率都是比较高的。满意度不是平白无故得来的,肯定是有原因的。比如上楼送餐,脚步一定要放轻。老旧小区楼里隔音差,如果脚步特别重,就会打扰到居民。送餐时有一个小技巧:咱们敲门的时候,大概敲三声就可以了,顾客也就知道咱们来了,不用敲那么多下。咱们站在门后,我的建议是:站在门后大概40厘米的地方。因为顾客开门是取餐来了,咱们把餐品递给他,他只会开半扇门,他不会开整扇门,所以40厘米左右这个距离刚好。还有就是,咱们一定不要把生活中不好的情绪带到工作当中。因为不好的情绪是会传染的,通过我们传染给顾客,这个也是顾客给我们差评的主要原因。

评论君:听说你曾做过“站长”,为什么之后又选择当骑手?

高丰:其实我这人挺一根筋的。2019年时我做过站长,站长的职责就是辅助、引导骑手正常送餐,或者是骑手有问题上报给我,然后我去给他解决。那时候我已经是一名老骑手了,符合站长那个角色。但是因为性格的原因,我这人就是在一个地方闲不住,我就总想动。站长主要是在办公室里,所以感觉不适合我。我在那边连续工作三个月,得了三个月的满星,然后就离开了。当时离开的时候,大区经理还给我打个电话,劝我留下来,因为我做得比较好,在那边也算是模范站。我还是选择去做一名骑手,骑手工作更适合我。

评论君:你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高丰:我这个人,其实是个热心肠的人。从2018年开始,我开始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比如麦子店街道组织的,上大街捡烟头,摘下树上挂着的塑料袋,捞出花坛里的矿泉水瓶等等,这些我都有参加过。这几年参加的次数也不少。其实它是没有报酬的,我就是感觉,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做点公益挺有意义,同时也能帮助到别人。

2019年8月,我和几位兄弟,一起去参加国庆阅兵群众游行训练的时候,有一天雨下得特别大。微信群里,有一位负责训练的领导说,有一批物资需要转运。当时我和几位兄弟离得都挺远的,在十公里开外,我们骑着自己的电瓶车都过去了。到那块之后发现,因为当时还下着雨,发现那个广场已经开始喷水了,下水道已经开始往出喷了,最底层的物资都已经湿了。然后我们就先抢救上层,把上层那些先转移走,再下水里捞泡湿的物资。因为水都是从下水道里返出来的,所以那水特别臭,我们捞完之后身上的味都闻不了。虽然是这样,但我们抢救了近10万件的物资,所以感觉还是特别有成就感。负责训练的领导特别感谢我们,当天晚上请我们吃饭,请的是火锅。他专门给我们往火锅里下肉,还给我们夹肉吃。可能是当兵的时候,抗过洪,救过火,使得我比较有责任感。所以骑手这份职业,我也是干得踏踏实实。

评论君:工作中还有什么困扰和问题?

高丰:现在我们送餐到达顾客位置了,有的小区不让骑进去,但是我们的车放在路边它还违法。所以我们就得离着好几百米之外,去找这个停车位置,然后我们再走好几百米过来给顾客送这个餐,再走回去。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评论君:最想对顾客说什么?

高丰:我最想对顾客说的话就是:您下完单在家等着就好了。我们其实比您更着急,更希望这个餐品能更快更好地到达您的手中。您不催餐,我们安全,您的餐品也安全。

评论君:对新骑手有什么入行建议?

高丰:对于新加入的这些骑手兄弟们,我想说:不要毛毛躁躁的,你不光要快,更要安全,更要稳。送餐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我们几个兄弟聚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互相提醒,送餐的时候,一定慢一点安全一点。我也希望新加入的骑手兄弟们,他们真正能做到这一点,把餐安全送到顾客手中。这才是我们第一位的。其实我这个职业,还是非常辛苦的。我身边能挣到钱的兄弟,也都是非常努力非常认真的。我希望大家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工作。

评论君:未来有什么计划和打算?

高丰:未来打算这一块的话,我现在就是,首先要做好手头的工作。然后就是再加强一下自己,看看学习强国,或者是一些书籍,用知识来武装一下自己。2021年12月,我被评为“北京青年榜样”年度人物,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激励。生活就像跑单,每送一单都在创造今天的美好。在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地送好每一单。(访谈整理:孟繁哲)

5、当遇到艰难时刻,“不被大风吹倒”林克人民日报评论2022-05-05

青年的节日刚过,青春的话题还在继续。在众多感怀青春、致敬青年的作品中,B站上一则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为主角的视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镜头下,笔尖沙沙作响,老人娓娓道来。这是一位曾经少年的心路历程,也是一位花甲老人的娟娟絮语,更是一位文学大咖的人生感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当遇到艰难时刻,我该怎么办?”视频一开始,就抛出了一个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难题。谁的青春道路上没有泥泞?谁的人生诗行中没有波折?环顾四周,回到自身: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成长的困惑桎梏着亟待成熟的身心;有青年前途之迷茫,梦想仿佛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有中年生活之辛酸,生活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中渐渐走样;有老年人生之遗憾,脑海中总有些人和事悔不当初……或许是举步维艰的逆风时刻,或许是跌落低谷的至暗时刻,沉闷、龃龉、反复和踌躇,是每个人绕不开的心灵黑洞。

面对这样的“灵魂之问”,莫言的回答是冷静和谨慎的。没有想当然地指手画脚,也不是没来由地信口开河,而是温柔地、朴素地打开心扉、敞开天窗,和年轻人来一次推心置腹的对话。在他的故事里,一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新华字典》,和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老人一道,充盈着朴实无华的力量。那本质朴、坚硬却又充满信息密度的辞书,为他敲开了识文断字的大门;那个瘦弱、佝偻又充满人生智慧的老人,让他学会了遮风挡雨的本事。在他平静的讲述里,或许没有战胜困难的方法论,也没有通往捷径的成功学,但却有逆风而上的价值观,有拨云见日的辩证法。

“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和各种“开挂”的主角光环不同,爷孙俩“抗击”疾风的战果并不显赫:“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得只剩下一棵,我们的车还在,我们就像钉在这个大坝上一样,没有前进,但是也没有倒退”。“稳稳地钉在大坝上”,不正是无数人遇到艰难时刻时最渴望的能力和定力吗?无论风从哪个方向来,握紧把手、站稳脚跟,人生这趟列车就不会倒退。

“不被大风吹倒”。文学一样的语言,道出的却是哲学般的思辨。人生海海,潮起潮落。一帆风顺很多时候只是美好的期许,“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才是生活的真相,才属于人生的常态。对很多人来说,当行走至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时,不妨咬咬牙、鼓鼓劲,面对苦难而不畏惧苦难,笑对挫折而不回避挫折,就能在大风大浪中岿然不动,在波云诡谲中气定神闲。正如莫言所言:“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迎风而立的铁骨铮铮;“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乘风而上的万丈豪情。其实,在奔腾不息的时代浪花里,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手捧字典的孩子,都是那个“不被大风吹倒”的少年。

这正是:风狂雨骤,我自立定。雨住风停,且看天明。

6、劳动课归来,不只意味着孩子会做番茄炒蛋崔妍人民日报评论2022-05-10

“9月起中小学劳动课要学煮饭,五六年级要学会西红柿炒鸡蛋”“三四年级掌握1-2中家禽饲养方法”“七到九年级能用螺丝刀等工具对家电进行简单维修”……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这一举措让不少70后80后直呼“劳动课回来了”。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件事。

对于很多人,课堂上边学边玩做手工、放学后打扫教室卫生、定期进行学校大扫除,是记忆最深刻的劳动教育。不过,很长时间以来,大学生入学时不会套被子,中学的家长要给孩子班级请保洁等新闻,也折射出劳动教育、劳动意识的缺失。的确,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也随着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劳动似乎悄然退出了成长的课堂。当此之时,让劳动课回归,可谓充满了现实意义。

直观来看,劳动教育能培养人的生存能力,为优质的日常生活提供基础性支持。但撇开具体的劳动技能,新课标劳动课还能为孩子们带来什么呢?

就学科知识而言,劳动过程中接触的花草树木、锅碗针线,都是将理论投入实践、让知识联系现实的最好老师。穿针引线时意识到针尖的锐利,明白这是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的结果;种花点豆时感到汗水滴落,“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更加难以忘记。当学科知识邂逅劳作场景便会擦出融会贯通的火花,知识储备的“半亩方塘”如镜子打开,创造力灵光闪现、一触即发,“源头活水”往往奔涌而来。

更重要的是,劳动教育培养的是一种根本性的价值和认知。李大钊说,“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而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托尔斯泰说,“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并非怠惰而是勤劳”。孩子们或许不能理解这样的话语,但是通过收纳清扫把房间整理得焕然一新、通过煎炸烹煮把美食端上餐桌、通过栽种培育收获瓜果菜蔬、通过细心揣摩让坏掉的收音机重新发声,他们一定能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满足和快乐。一旦领悟了劳动的价值,也就更能形成劳动的习惯。对劳动的热爱、对劳动的尊重,也莫不可从其中来。

再换个角度看,劳动对于孩子们的个性成长,也有着重要意义。学校教育从来就不限于知识传授,培养健全的人格、强健的精神,也是现代教育的内在要求。吃一碗面条、煮一碗面条、擀一碗面条,给孩子们带来的心理感受肯定不一样,对孩子们成长的意义也肯定不一样。在从擀面到煮面再到吃的过程中,或许还有种麦子、磨面粉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对食物中凝结的人类劳动有更多敬惜,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自理、自立、自主的价值,体会到生而为人责任感、存在感。劳动可以包括艰辛付出的过程,也可以包括战胜挫折的过程、团结合作的过程、耐心等待的过程、持之以恒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意志得到磨砺、精神得到锤炼,一种更独立、更谦逊、更深沉、更坚韧的人格的种子,也就悄然撒播在了孩子们的心田。

劳动课重回教育课堂,有利于完备学校教育体系,引领青少年全面发展。但具体如何安排实施,还需要精细研究。劳动课的成绩如何评定?课程作业如何确保不让家长“代劳”?如何配合整体教学方案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确保证劳动课不被淡化,切实提高青少年劳动的参与度和获得感,才能真正发挥劳动课归来的价值和意义。

这正是:

培育劳动小能手,

居家饮食不再愁。

童子灶间抬头问,

几颗番茄炒蛋否?

7、为了让文物huo起来,这届博物馆都有哪些脑洞和创意(陈圆圆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5-18)

三星堆出土“奥特曼”“机器狗”,是不是听着挺魔幻?这两天,首次展出的三星堆青铜器引发关注。铜器颜值呆萌、工艺逆天、颇具科幻感,网友们感叹,怕不是穿越来的文物吧!上新的不只有三星堆。推出线上直播,邀请观众用“虚拟化身”逛虚拟博物馆;公布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举办云展览、云讲座;用古乐演绎国宝故事的短视频刷屏……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我们把目光对准博物馆。

在传统印象里,博物馆是个颇有距离感和仪式感的地方。人们走进一家博物馆,凝神屏息,静静欣赏展柜里的文物,阅读文字介绍或听讲解员讲解,以此了解文物的前世今生。但现如今,博物馆的展厅早已延伸进公众生活,“到博物馆去”渐成社会新风尚,曾经封存在库房中的文物更是主动向观众张开怀抱。活泼可爱的文物表情包、诙谐幽默的文物说唱、设计精巧的考古盲盒……博物馆文物以各种形式一次次花样“出圈”,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借由丰富载体“飞入寻常百姓家”。百变的玩法、大开的“脑洞”,背后是广大博物馆持续提升魅力、主动走近公众的真诚姿态。

博物馆是集文化、历史、艺术、自然、科技、音乐于一体的文化空间,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也是连接历史、当下与未来的多元桥梁。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95家,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183家,接待观众7.79亿人次。与蓬勃发展的博物馆事业相伴随的,是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去年12月,故宫博物院开放销售下一年度的年票,因为抢购者众多,系统一度“崩溃”,不到一天便销售一空。对博物馆愈加浓厚的兴趣、不断增长的热情,折射出公众日益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对优秀的公共服务、文化创意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国家一级博物馆和主题博物馆率先“卷”起来。故宫博物院以多种方式激活“千里江山图”,推出融合科技与美感的数字艺术展;敦煌研究院推出手机小程序,用户可自行设计藻井、瑞兽版“敦煌诗巾”,一键下单就能收到丝巾实物;三星堆博物馆在考古发掘的持续带动下,去年文创销售额同比增加10倍多……融合无限创意和先进技术的创新,让文物活起来的同时火起来、潮起来,持续绽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更多人在润物无声中感受文化的滋养和心灵的润泽。

相比于气势恢宏的大中型博物馆,小型博物馆更加聚焦细分领域,在发挥自身特色中提升曝光度和存在感。“抬头看藻井星空,低头览文物展品”,美轮美奂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被列入北京“中轴遇见博物馆”主题打卡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前往。青岛啤酒博物馆、广州市越秀区博物馆等纷纷推出剧本游,利用馆内互动体验装置,让观众得以沉浸式感受、了解文物古迹。还要看到,相比已经出圈的大馆、大展,仍有许多博物馆文物“养在深闺人未识”,浩如烟海的典籍珍宝,因各种原因暂时“蒙尘”,亟待唤醒。对此,文博人探索的努力和脚步从未停止。

“博物馆热”背后,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建馆历时10年、上月正式开放的陕西考古博物馆,开馆仅10余天馆内就有多处展示物遭到破坏。从新闻照片上看,馆藏不乏刻划痕迹,甚至有人画下爱心图案“表白”,令人痛心。从对“故宫跑”引发走马观花式看展的反思,到“熊孩子”打碎上海玻璃博物馆展品上热搜,这些年时有发生的“意外”提醒我们,公众观展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古今对话需要科学规范与引导。希望在不断完善的制度约束和持续的普及宣传下,未来博物馆能多些热度、少些虚火,多些尊重、少些轻慢。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是博物馆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文物从方寸展厅走向大千世界,人们从五湖四海涌入一方馆舍,这样古今天人交汇碰撞的美好场景,离不开“馆”与“人”的双向奔赴。当博物馆与公众走得更近,终将汇聚成激发文博活力、涵养文化自信的磅礴力量——而这也正是“博物馆的力量”的题中之义。

这正是:博纳万古之志,物汇千载之思;馆藏创新创意,激荡澎湃活力。

8、别样网红可达鸭,别让快乐添代价 (刘念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5-25)

最近,作为某餐厅随餐赠品的可达鸭玩具“火出天际”,成为许多人的快乐源泉。看似幼稚的玩具,会随着魔性音乐摇摆身躯、双手交替上举,人们就此开发出新玩法:或给它穿戴不搭调的服装道具,或将其双手黏上纸片、亮出“我要减肥”等字样,平添了几分喜感。今天,我们就聊聊这只网红鸭。

可达鸭到底“何许鸭也”?事实上,该形象出自二次元大IP“精灵宝可梦”,是海量精灵中的一种。有人说可达鸭的原型是鸭嘴兽。相较于大名鼎鼎的皮卡丘,可达鸭虽是配角,其存在感却不容小觑。动画中的它,颜值、能力均显平庸,既不会游泳,还常常头疼健忘;但也正是它,每每忠心护主,爆发潜能,立下奇功,逐渐成为主人的“心肝宝贝”,也俘获了不少粉丝。

可达鸭爆红,看似莫名其妙,实则大有门道。可达鸭身材圆滚、嘴巴扁长、头顶翘毛、眼神呆滞的可爱呆萌形象,可谓独树一帜。而且,纵观可达鸭的“鸭生”,既充满平凡,也充满逆袭,既有磨难和烦恼,也不乏幸运和快乐。对于资深粉丝而言,可达鸭的形象颇具几分现实意义,让人在娱乐休闲之余,顺带思考友情亲情、人生际遇等话题。当然,对于众多“路人粉”而言,可达鸭的“鸭生”或许无关紧要,外表呆萌、带来快乐,便已足够。

扩大受众群体,满足分众需求,可达鸭的东家——精灵宝可梦向来深谙于此。据统计,精灵宝可梦相关版权方通过售卖产品、衍生授权所获利润,超过了米老鼠、星球大战、漫威电影,成为影视动漫游戏类最吸金的IP。从创作伊始的电子游戏,到后来衍生出的动漫、玩具、卡牌,再到近年风靡一时的AR游戏、真人电影,这些差异化产品满足了受众的多层次需求:既可以浅尝辄止,快餐式地消费一件件独立的产品,收获一份份纯粹的快乐,也可以沉浸式领略其中的故事,乃至于思考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严肃议题。

一个好IP绝不是完成了的角色,而是开放性的文本。此前我们曾聊过走出迪士尼乐园的玲娜贝儿,此次走红的可达鸭玩具同样彰显出独特的传播方式、强烈的社交属性。当它被人们玩出花样,当它频繁出没于朋友圈中、在裂变式传播中迅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意味着IP价值得到二次挖掘,知名度“出圈”,随之而来的商业利润也十分可观。消费者获得精神愉悦,销售者获得经济收益,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鸭红是非多”,可达鸭玩具走红的同时,也出现了门店“一鸭难求”、线上代吃代购、黄牛囤货加价、食品只买不吃等乱象,引发不小争议。要看到,商家利用IP影响力,推出有话题、受欢迎的产品,是一种常见的营销策略,有助于优化品牌形象、更好吸引消费。但好营销必须依托于好产品、好服务。如果配套服务跟不上,只会让消费者失望,让品牌蒙羞。据悉,相关商家已经回应,将紧急调配产品,争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也警示相关企业:借用IP之力扩大影响,不能只盯着经济效益账,也要算好社会效益账。

作为可达鸭的粉丝,消费者也应理顺心态、理性消费。仔细想来,喜欢可达鸭,不正是喜欢它所代表的那份快乐?如果为了抢货不惜高昂代价,那这份快乐不就失去纯粹、大打折扣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回归消费初衷,拒绝盲目跟风,可达鸭所代表的心无杂念、天真快乐才能常存我心。

这正是:网红可达鸭,长得萌萌哒。纷扰且丢下,快乐你我他。

9、“小满广告”文案有瑕?正说与戏说你选择哪一个 (田卜拉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5-26)

前几天,奥迪汽车在“小满”节气推出的相关广告短片被视频博主“北大满哥”指责抄袭,奥迪随后发表道歉声明并下架视频。从创意备受好评到抄袭全网声讨,这则“网红广告”让奥迪及其创意代理公司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代价。日前,北大满哥回应已将文案进行免费授权,希望这次事件让人们更加关注内容原创。今天,我们就从这儿聊起。

无论是广告抄袭,还是学术不端,抑或是软文洗稿,对于损害知识产权、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必须旗帜鲜明说“不”。杜绝广告和内容生产中的不规范现象,已成为奥迪抄袭事件之后的舆论共识,此处不再赘述。值得关注的是,有网友分析,文案中关于“有小满却没有大满”的解释有牵强附会之嫌。其一,文案引用所谓曾国藩的话更早出自宋代蔡襄;其二,节气中小满与芒种相对应,体现小麦生长历程,与做人不要太满的人生哲理并无关系。看似文意盎然的脚本从内容上并非无懈可击,这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的产品,如何“合理发挥”?涉及历史文学知识的内容,能否“引申演绎”?

在时下的网络平台上,从节气讲到人生,以周易纵论世界,借拆字分析哲理,以天人合一讲保健养生,诸如此类的历史文化讲解并不在少数。其中或有精辟之论,也不乏流俗之见、穿凿之说;或有文史世界的零光片羽,也不乏未经证实的轶事传闻、自出机杼的鸡汤哲学。在历史烟云中,奔腾向前的时间之河分出无数枝叉,很难简单概括。但恰恰是那些脱离语境的名言、简单独断的结论、无所不能的解释,最容易给非专业受众造成迷惑。

的确,深厚的历史文化不只呈现为一种形态,演义与戏说古已有之。无论是正史经文,还是稗官野史、民间传奇、俗讲变文,它们在传抄刻印、口耳相传、相沿成习的过程中,共同构成了人们的历史想象。诸如杨门女将、皇帝微服私访的虚构故事,令一代代人为之痴迷,至今仍有受众。时下一些网络知识产品,就不乏有民间传说、评话戏文的影子。

另一方面,历史是客观的。无论是“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还是记载较少的古代社会生活、民众思想,尽管透过历史遗留物认识古代文明,犹如隔山打牛,得其全貌殊为不易。但相比学术前沿的争论,传统文化研究有很多常识为各界公认,形成很多扛鼎之作供人学习,成为科普传播的宝贵资源,不容任意涂抹。

历史无言,传播有意。在一个充满活力的网络空间中,正说与戏说,历史与八卦,哲学与鸡汤,国故与国风,共同构成了参差多态的文化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并不排斥宫廷剧索隐、历史演义一类的网络产品。在不恶意歪曲历史文化、鼓吹虚无主义的前提下,严谨求实的分析让人增长见识,在碎片时间中有所收获;轻松有趣的故事在茶余饭后供人消遣,带来新鲜与刺激。如何在适应分众需求的同时避免误导受众,关键在于明确定位。如果是一家之言、道听途说,不妨把故事讲好,同时明确标注并非严肃学术;如果致力科普,还是要力求准确,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真正精彩而非故作惊人的内容打动受众。

从遥远的文明,到昨天的世界,人们热衷历史文化,不只是好奇心驱使,更因为那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原乡。“小满”短片备受关注,恰恰说明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知识有更高需求。但如何才能让故纸堆中的晦涩文字生动可感,离不开当代视角、现代技术的助力。时下,相关平台上不少清新脱俗的讲述方式获得网友认可。有的用动画讲解三国史事;有的用三维地图直观还原古代战役;有的奔赴实地分析造像演变;有的以人性化视角还原有脾气、会犯错的孔子;有的从经济学视角解读《红楼梦》中贾府命运……不再高头讲章、照本宣科,他们在试图获取历史文化真味的同时,寻找传统与现代的交集。他们的尝试说明:没有真正的“冷门题材”,缺的只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大国泱泱,大潮滂滂,传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见证了太多跌宕起伏与悲欢离合,积累起蔚为大观的文化宝库。致力于传播传统文化的人,不妨结合自身特长,深耕某个领域。或攫取若干传统元素,营造国风意境,让人感觉到传统的“味儿”;或深入辞章故物,打磨优质讲解,让人折服于文化的“劲儿”。以深浅不一、角度各异的丰富作品,满足差异化需求,定能为更多人洞开古今对话的文化大门。

这正是:文化如海,取裁当精。

10、把美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中 (宁 采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5-31)

推进“馆校合作”,利用文化艺术资源开展“美育进校园”;举办中小学生艺术节,吸引少年儿童参加文艺汇演、书画比赛;面向高校学子招募志愿者,为乡村小学生设计并讲授一节难忘的美育课……“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不少专题活动聚焦美育,让美的元素贴近孩子的生活,帮助他们构筑多彩、丰盈、积极的精神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没有美的滋养的人生必然是单调的、干涸的人生。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有助于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各种能力全面、协调、和谐发展,作用不可替代。

中华民族历来把美作为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去追求,把美的教育和传承作为民族发展重要基石去重视。早在西周时期,礼乐便纳入当时的学校教育。近代以来,从王国维将美育和智育、德育并举,到鲁迅写就《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再到蔡元培发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思想家们往往从民族兴盛、文明赓续的高度看待美育。如今,从校园里的美育课、家庭中的亲子绘画,到美术馆、艺术馆里儿童的身影,无不显示着美育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认同,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把美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中。

引领少年儿童向美而行,首先应从自身做起,深刻认识美育之“用”。器识为先,必崇德明理;文艺其从,更启智润心。美育绝非“无用”,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大用”。物理学家钱学森雅好书画,园林学家、古建筑学家陈从周热爱文学,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喜欢小提琴……许多名家大家在享受美的同时创造美,杰出的综合素养令人仰慕。美育之“用”,不仅在于掌握某种艺术技能等实际功用。于个人来说,美育有益于陶冶活泼敏锐之心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对社会而言,美育关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从人格养成、灵魂塑造的高度认识美育、对待美育,才能超越应试或传授技能的局限,摒弃功利化的美育倾向,不断优化美育环境。

以美育人难以一蹴而就,必须不弃微末、久久为功、创新为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学校是美育的摇篮,有责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推广美育也是家庭和社会的义务,家庭的熏陶与化育,公共空间的艺术呈现,都能让美进入日常生活,使美的种子生根发芽。葆有创新意识、开放精神,善用互联网和虚拟技术,积极突破传统美育的时空隔阂,也有利于在实践中开拓美育新天地。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共进,强化美育育人实效,在春风化雨中不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就能助力广大少年儿童在成长中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在未来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

有科学家感慨: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今天我们种下一粒粒美的种子,明天将绽放无数绚丽的花朵。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高考作文素材2023北京高考

2025年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2024-10-11

2021-2023年国内外热点事件汇总2023-09-05

2023年北京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合集2023-05-30

没有更多了

  • 2025北京高考

  • 大学录取分数线

  • 北京高考试题答案

  • 高中五大学科竞赛

  • 2024物理竞赛复赛获奖名单

  • 2024金秋营招生简章

  • 优质试题

    优质试题

  • 福利领取

    福利领取

  • 强基综评

    强基综评

  • 高考指南

    高考指南

  • 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

  • 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

  • 选科指南

    选科指南

  • 升学招生

    升学招生

  • 录取分数

    录取分数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京考一点通

bjgkzx 复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