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积累不仅需要优美语句,更需要一些热门时事时评,为此,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人民日报10月优质时评的内容,分享给同学们。
推荐阅读:2022年人民日报时评汇总
高唱新时代奋斗者之歌
人民日报 张帅祯
总书记强调:“传承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奏响新中国奋斗交响曲,高唱新时代奋斗者之歌”。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是艰苦卓绝的努力,让我们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百废待兴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胼手胝足的奋斗,让我们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奇迹;是埋头苦干的拼搏,让我们书写下年均减贫逾 1000 万人的“最成功脱贫故事”……我们的事业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我们的道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让梦想成为现实,让幸福可望可及,唯有拼搏,唯有奋斗。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只有通过艰苦的奋斗收获的幸福,感受才最强烈,体会才最深刻。征程万里阔,奋斗正当时。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让我们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见善则迁 有过则改
中纪委网站 关亮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里的这句话大意是说,君子犯了过错,犹如天上发生日食或月食,天下的人们都能察觉,但一旦改正了错误,便恢复了光明,人们仍一如既往地景仰。为何“君子之过”会如“日月之食”呢?一方面,君子是具有极高修养的人,容易被人们所关注;另一方面,君子又善于“见善则迁, 有过则改”,当他发现自己的错误后不会刻意掩饰,所以人人都能看得见。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包含着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态度,对于好的事物要心存向往,对 待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二是行动,要把对善的心动化为行动,对已经认识到的错误进行实际 的改正。这既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善”与“过”的态度标准,也明确了中国传统价值 观中克己修身、养德向善的品格要求。孔子曾感慨,“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在孔子看来,有人发现、指出自己的过失,对自己而言是一件幸运的事。他又说,“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可见,即使是圣贤也做不到从不犯错,更何况是普通人?听得进批评意见,善于把别人的提醒甚至指责当作自己认清错误、改进提高的良药,方能成长进步。
莫再让“唯金牌论”曲解体育运动本身
红网时评 湛心愉
金牌的意义在于不断挑战自我极限,从心理、生理和技术等“薄弱环节”进行具体的反思和改进。奥运会和世界杯等大赛作为国际化的体育竞技舞台,向世界展示的体育精神远比金牌和输赢丰富。曾经在“唯金牌论”的影响下,我们对金牌有着必赢的心态和追求。但在国家的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浪潮下,我们应不再“唯金牌论”,而是以更加强烈的民族自信,以更加具有凝聚力的集体记忆,去涵养理性的大国格局,培育自信的民族体育精神,让体育运动回归运动本身。
最后,我想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我每看到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 但那虽然落后而让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向祖国告白,这个仪式为何打动你我?
吕晓勋 人民日报
爱国是最大的公约数,凝望国旗、高唱国歌是对祖国最好的表白。不仅仅是在天安门广场,从雪域高原到东南沿海,从塞北边陲到南国海岛,认真对待国旗、国歌、国徽这些国家的标识和象征,早已成为很多人深藏心中、见诸行动的真情流露。犹记贵州遵义红花岗区老城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在冒雨奔向教室过程中,听到了国歌响起,立刻停下脚步、站在操场中间,顶着风雨面向国旗敬礼,直到国歌唱完才跑回教室。今年国庆前夕,一段《义勇军进行曲》作为电影主题曲首次公开唱响的高清修复影像,在社交媒体刷屏,引得无数网友泪目。可以说,无论身在何处、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们都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国旗、国歌的尊重与热爱,这是作为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所在。
向国旗、国歌致敬,为伟大祖国祝福。看升旗、唱国歌,反映的是人们对生为中国人的由衷自豪。很多时候,我们也正是通过这样的仪式,更深刻地体会到“祖国”二字的含义,认识到每个人其实都是“小家”和“大家”的连接点。家是国的细胞和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与倚靠。国家有更光明的未来,有赖于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在天安门广场,有留学多年回国创业的青年呼喊:“到家了,到了咱们自己的家了!”有第一次现场看升旗仪式的军人感叹:“好像听到祖国前进的脚步声,心里产生一种催人奋进的使命感!”处身祖国发展的大潮,致力民族复兴的伟业,需要每个人干好手中事、守好责任田、过好每一天,这或许是升国旗仪式带给我们的另一层启示。
从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跟随日出日落举行万众瞩目的升降旗仪式,到边陲官兵高高矗立起“国旗墙”,再到航天员带着上百人绣出的国旗在太空遨游,我们既把五星红旗视为国家的象征、标志和符号,像珍惜生命一样爱护着她,更将其当做前进方向的指引,在日常仪式中体悟认同感、归属感,激发更强烈的国家意识、国民意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那一抹鲜艳的中国红,永远是你我心中最美的风景。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我们将不仅成就更好的自己,更会成就更好的中国。
新国风热起来,背后是传统文化活起来
中国教育报 周玲平
从《唐宫夜宴》到《只此青绿》,再到冬奥会开幕式上用二十四节气演绎中国式浪漫,近年来,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爆款节目不断惊艳国人,让国潮热持续升温。新国风已然成为一阵 强劲的风,吹遍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当然,新国风并不是照搬传统元素,而是继承发展后的时尚表达。
新国风热起来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活起来。流行化的表达方式与手段,正在创造优秀传 统文化魅力展现的无限新可能,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让这些璀璨的传统文化,再一次以燎原之势发光发热,是一种绵延的浪漫,也能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一抹特别的韵味。
家风是最好的传承
中纪委网站 张景林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从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重视家风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风家教与后代成长成才好比是“根”与“叶”的关系,“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才会枝荣”。为后代留金留银,不如留下一门好家风。钱学森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母常给他讲古代名人的爱国故事,常教育他学习要勤奋认真,父母的言传身教,激励着他“做一个有用的人,为建设祖国而奋斗”;邓稼先牢记父亲“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学科学对国家有用”的嘱托,一生以科技报国……家风是一个人重要的成长环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良好家风激励人向上向善,是对家人最好的馈赠。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不仅关乎家庭小家之兴衰,更关乎民族大家之未来。党员干部带头,全社会都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继承优良传统、涵养良好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就能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人民日报 孟繁哲
十年奋进,十年辉煌。回望新时代这十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党和国家事业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无不留下奋斗者的深深足迹。多少次闯关夺隘,让“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多少回攻坚克难,让“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多少个日夜披荆斩棘,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每一个人都能在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中找到共鸣。
“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报告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你我向上,国家向前。正如一名网友留言所说:“强国路上,有你有我,我们都是奋斗者,撸起袖子加油干。”依靠奋斗、永远奋斗,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迎接我们的一定是更加美好的明天。
永远不要抱怨没有时间读书
澎湃新闻 赵清源
读书是一种选择,一种时时处处的选择。不需要红袖添香,也不需要正襟危坐。只要一捧一翻,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这样看来,书应该是易读的,路灯下能读,车船上能读,喧闹的集市里能读,繁忙的工作中能读,即使风雪交加,破屋茅棚,亦能读书。可书也是难读的,明窗净几,夜静更深,即使在教室、图书馆,也有不读书的。阅读能滋养人生,这种滋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所以读书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有着一个随时可以远离尘嚣的精神世界。茨威格说,一个喜欢自由而独立阅读的人,是最难被征服的,这才是阅读的真正意义——精神自治。
当一个人选择了与书为伴,从此就不再孤独。那些用文字构建的一个个绮丽多彩的世界,早已流进了精神的血液,也使自己从这个繁杂的世界中跳脱出来,实现真正的自由。其实,在信息泛滥和电子产品包围的今天,读书的人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拥有了让时间变慢的魔法。慢,是舒缓,是耐心,是从容,是对细节的迷恋。纸质阅读意味着慢,笔墨纸砚意味着慢,长篇小说意味着慢……我们现在太快、太匆匆、太日新月异,来不及停驻,来不及凝神。那种慢慢读一本书、慢慢写一封信、慢慢爱上一个人的生活,正越来越远。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在《云上的日子》里讲了件事:墨西哥的山地民族有个规矩,上山途中,无论累不累,走一段即要停下休息,理由是“走得太快,人会丢了灵魂”。读书会和自己的灵魂相遇,也会和许多有趣的灵魂穿越时空对话交流。这是治疗人生坎坷的药,也是照亮自己前路的光。你看到的每一个字,都会化成你精神的骨与肉,改变你的精神容颜,让你变得与众不同。
孙女陪爷游中国,爱的力量远超想象
工人日报 龚先生
生活没有定式,人生亦无范本。如果小万认为在当下陪伴爷爷,比在职场打拼更重要,且经济上“吃得消”,那么她选择辞职,就自有其道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还有爱和亲情。
爱,从来不只是一句漂亮话,它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能力。当小万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年迈的爷爷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心愿,对于爷爷,自是人生的丰盈和圆满;对于小万自己,又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和自我实现?
当然,绝无鼓励大家“辞职尽孝”的意思,小万的举动可能也没有多少可复制性。但她至少告诉我们:人生是多向度的,是具备更多可能性的。我们对于人生的规划可以更开放、更结合自身的实际,而不是看别人怎么做、绝大多数人怎么做。那样“复制粘贴”的人生,或许平顺稳当,也可能更容易成功,却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在一个日渐包容和多元的社会,像小万这样的人或许会越来越多。比如和小万前后脚“走红”的洛阳小伙汪明辉,背着吉他、带着身患癌症的母亲“唱游全国”。最终,他靠卖唱及音乐版权收入贴补旅行费用,自驾旅行81天。汪明辉表示,母亲的身体和精神面貌越来越好,一路非常开心,他们也希望用旅行记录的视频,鼓舞更多有类似经历的人。
的确,对于任何人来说,爱都是最好的疗愈,爱的力量可能远超过普通人的想象。一个心中有爱,而且懂得如何去爱、有能力去爱别人的人,是幸福的。
某种意义上,爱和幸福比所谓的成功更重要。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