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本文梳理了院校招生政策变化、招生专业、报名和校测考核安排等介绍,供参考。
一、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招生政策介绍
1、人大强基计划的入围比例保持5倍,招生专业、填报不超过3个志愿、限报1所高校的限制均无变化。
2、人大强基计划保留高考出分前的考生确认环节,未确认者自动放弃强基资格。
3、人大强基计划校测形式不变,为专业测试(含笔试和面试)+体育测试。
二、招生专业:专业不变
2023年人大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包括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与2022相比年没有改变。
招生专业名称 |
非高考改革省份科类 |
高考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 |
|
“3+3”模式 |
“3+1+2”模式 |
||
哲学 |
文史类 |
不限选考科目 |
首选科目历史 |
汉语言文学 (古文字学方向) |
文史类 |
不限选考科目 |
首选科目历史 |
历史学类 |
文史类 |
不限选考科目 |
首选科目历史 |
人大招生简章还明确了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转专业;达不到考核标准的,应退出强基计划。在前两学年退出强基计划的学生,转入该专业或相近专业对应班级继续培养。对于第三年考核未通过的学生,根据学生实际和兴趣制定后续学习计划,完成本科阶段学习。
人大强基计划虽然提及了研究生阶段的交叉学科培养。但考虑到人文学科的培养模式偏重学术,因此交叉学科或仅限于人文学科内部,或有限度地扩展到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专业。
对有志于攻读经济、金融、法律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建议选择。经济、金融、法律的保研本就竞争激烈,跨专业保研对于GPA要求极其苛刻。没有兴趣,纯粹是为了高校平台的同学,要具备硕士阶段出国转专业的经济条件。
三、报名与考核
招生条件:主要凭高考入围
人大强基计划的报名条件和后续的入围流程只有一类学生: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在高考出分后按照高考成绩(不含加分)从高到低排序,按照招生计划数的5倍确定入围名单。
简章中同时指出,考生报名人大强基计划后,将不能填报其他高校的强基计划。结合此前其他高校的消息,强基计划报名限报1所或许是一致要求。
测试科目:笔试+面试+体质测试
人大强基计划的校测包括笔试、面试和体质测试。
体质测试:原则上所有入围校考的考生均须参加体育测试,测试项目为肺活量、立定跳远、50米跑。
与往年一致,人大的校测采取分专业进行的模式。关于面试考察,参考人大往年面试的形式,可以推测,人大强基计划的面试更偏专业面试的形式,面试的问题主要围绕学生所报名的专业,或是用该专业的知识分析社会现象或哲学思辨的问题。
校考成绩中,笔试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体育测试成绩将作为录取时同分比较的优先条件之一。
综合分数计算方式
人大强基计划综合分数计算方式为:
综合成绩=高考成绩占85%+校测成绩占15%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