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区中学陆续公布了2023年招生政策及招生计划,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北京四中招生政策要点介绍,详情如下:
各中学招生计划:2023年北京中考各学校招生政策及招生计划汇总
2023年北京四中中考招生政策及招生计划
北京四中建于1907年,初名为“顺天中学堂”,1949年改名为“北京市第四中学”,2002年9月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同年增设国际部。学校坚持“四高”的办学原则,即“办学目标的高标准”、“培养目标的高层次”、“师资队伍的高水平”、“教学质量的高要求”。百多年来,北京四中为国家培养了36000余名学生,他们绝大多数成为各领域的骨干,很多人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北京四中以自己的办学成就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2023年学校招生计划有哪些调整?今年招生的特色是什么?
2023年四中招生基本与2022年保持一致。高中本部的总招生人数600人,国际校区100人。700个招生计划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校额到校129(相比较于去年,减少4人),由市教委直接统一安排分配招生指标到相关学校(分别是西城102人、外区27人,具体分配到相关学校的名额可参见招生简章);
第二部分:市级统筹一30人;由市教委直接统筹安排分配招生指标到各区(参考2021年为房山、昌平各4人;朝阳、丰台各3人;门头沟、通州、顺义、大兴、平谷各2人,石景山、燕山、怀柔、密云、延庆、经开各1人);
第三部分:统招321人,分别是西城304人(含住宿13人)、朝阳13人、燕山2人、大兴2人;
第四部分:特长生57人(除东城、海淀以外,面向全市招生),分别是体育特长生19人、艺术特长生24人和科技特长生14人。不占各区指标,对于没有统招的区县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考进四中的机会;
第五部分:道元培养计划招60人(该项目正处在审批过程中,结果详见中招简章)。包括本校初中招30人和在全市招30人(除东城、海淀)。道元培养计划主要招两类学生,一是“全优+特长型”,自身素质发展全面,而且在某些方面还具有比较突出的特长;二是“超常型”学生,学生在某一领域(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和文学等)具有浓厚的兴趣甚至达到痴迷、迷恋的程度,有比较扎实的学科基础和超越同龄人的学习潜力。道元计划加试时间在中考出成绩之后(具体时间待公布),有意报考的同学请关注学校主页招生栏目相关要求,提交有关材料;
第六部分:北京四中房山分校3人(定向);
第七部分:中美高中课程(AP课程)项目班,100人,西城65人,朝阳10人,东城14人,海淀5人,其他区共6人。
今年学校招生主要特点:
1、今年是第八年继续执行“校额到校”的招生,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今年我校的校额到校为129人(本区比去年减少4人,外区不变)。
2、北京四中是北京市示范性高级中学,我们的招生是面向全市的,所以我们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给其他区留有名额。
3、道元培养计划全市招30人,除东城、海淀外的城区和郊区的学校。
学校班级和课程设计是怎样的?实施情况如何?
1、学校进一步扩招
去年,学校在西城区扩招了60人,同时缩减了科技特长生招生和外区的招生。今年的招生人数不变,因此在西城区的考生将有更多机会来四中高中读书。在2021年、2022年学校在西城统招录取到大约600名,招生小年并且在没有扩招时,招收学生在西城区最低排位800名。根据今年特点,学校判断预计西城区内1000名以内的学生都有机会进入四中学习。
朝阳有13个统招名额,大兴和燕山都各有2个名额。
因为学校的科技特长(11+3)和道元培养计划可以面向除东城、海淀外招生,所以,这两个项目也是重要的外区考入四中的途径。比如朝阳区,学校每年从朝阳区招入的学生,以及通过校额到校、市级统筹一、特长生等招录的学生大约有20-30人,所以朝阳区中考前100名的考生还是有机会进入四中的。
2、志愿填报注意事项及提醒
今年中招录取分提前招生、校额到校招生、统一招生和补录四个阶段进行。北京四中市级统筹的招生将安排在校额到校招生批次,与校额到校录取同期进行。而被前一阶段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一阶段的录取。
特长类招生:5月17日通过公众号发布公告,5月24日截止报名,5月27日学校加试。
道元班和中美课程班招生:正常情况是在中考成绩出来后,学校组织进行统一招生加试录取。
特别提醒:学校的招生填报志愿时,招生项目是“普通班”,在入学后,会根据学生特点、发展意愿编排特色班,大约在八月初完成。
对于“校额到校”志愿和“市级统筹”志愿填报,做以下两个提醒:
一是提醒西城区的考生。学校今年的西城区校额到校102人,相比较于去年,个别学校略有减少,请一心想报考四中的学生一定要注意在填写校额到校志愿时想清楚,第一志愿填写四中。如果在剩下的志愿填写了其他学校,一旦校额到校没有被四中录取,很可能就被其他学校录取,不能再参加统一招生录取,其填报的统一招生志愿自动作废。即使在统招志愿栏中第一志愿填报了四中,学校也没办法进行录取。所以,这部分学生一定要注意填写志愿的技巧。
另一个提醒是外区考生。如果考生非常希望跨区报考四中,一定要慎重填报本区的校额到校志愿。因为想跨区就读的考生只能填报统招志愿,本区的校额到校录取在提前招生录取之后、统一招生录取之前进行。考生一旦被所报考的校额到校学校录取,就不能再参加统一招生录取,也就不可能再被外区的示范高中录取。所以,不要因为没有考虑好校额到校志愿的填报,而错过了进入四中学习的机会。
北京四中在课程建设上做了哪些工作?这些课程对于学生发展发挥了什么作用?
北京四中是北京市第一批自主课程实验学校,一直以来也是以优质的教育和理念,不仅仅吸引着优秀的学生不断加入,也在不断吸引着优秀的人才的加入。
从课程上,除了国家课程开足开齐外,学校立足四中的学生特点,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教育目标——培养杰出的中国人,为此构建了“价值引领、人文基础、科技特色、多元发展”四中特色课程体系。具体来看有以下五点:
1、健康的体魄为基础的强体课程:每天一节体育课。每人学会游泳,每人一项擅长的体育项目;
2、精细化处理的国家课程。围绕着学生的学,做好国家课程精细化的处理。比如初一年级入学前的英语音标的学习、文言文的指导,高一年级的生物学习前的化学基础,因为中考科目设置导致的学科学习不平衡;
3、突出特色化的校本课程。
(1)聚焦学生的的兴趣打造人文特色班:包括每周人文特色课,每学期的人文游学等活动;
(2)学科特色班:利用两年的时间完成相应学科高中、大学的知识学习;科技特色班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式学习,实践科研;
(3)强调基础性与丰富性并举的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的兴趣领域,支持个性创新发展。学校开设了选修课程必修课:哈佛创新课、积极心理学、简单逻辑基础、简明哲学课。
4、必修的“杰出的中国人”的课程:包括高一的职业实践课程、高二的乡村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的课程是为落实“立德树人”,为四中培养“杰出的中国人”的目标而设置的。学校看得到的是这些课程对于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培养,但更多的是看到经历了这些课程的学生,他们更深层次的变化,他们对于未来的思考,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
高中三年的课程资源如何为学生的学习做好服务?学校师资如何保障??
(1)学科竞赛类课程。学校除了保证课内的国家课程开足开齐之外,还会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开设拓展类小组课程,类似于国外高中开设的AP课程。比如学科类小组课程中,由学校优秀的竞赛教练开设竞赛类的课程;另外,学校会在高二开始,开设强基学习兴趣班。除了学校的教师外,学校还会聘请大学的教授来给学生们上课。
(2)科技类课程。学校会发动各学科的优秀青年教师,利用他们读研究生、博士期间积累的科研经历,指导学生做研究。比如如何查阅文献、如何写课题报告等,学校还会先提供一些课题,让学生自己做一些项目,再让学生自己找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其中优秀的学生,学校会推荐到拔尖创新人才项目、后备人才计划、科学俱乐部、翱翔计划等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的项目中,让学生走进科研单位,开展最前沿的科研研究。
(3)人文类课程。人文大讲堂-请大学教授授课;人文游学-疫情允许下,学校会组织学生以不同的主题参加游学活动,每次游学都是由学生组织、设计的,在游过程中,有讲座、有分享、有交流,最后集结成册。
(4)选修类课程。学校每年会开设多达近百种选修类课程,有很多校友和各领域的专家参与。同时,学校也有了选修类必修课程。比如:哈佛创新课程、国博课程、基础逻辑学。另外,由于学校学生的兴趣是非常广泛的,所以也鼓励学生们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所以也由此产生了很多新的课程,比如模拟联合国、模拟政协。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学校在保持高水平基础上,取得了进一步发展,目前在职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107人,占专职教师比例达68.1%,特级教师10人,正高级教师1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骨干班主任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39人,区级骨干教师66人。
每一位老师会同时任一个平行班和一个特色班教学工作,所以有可能出现一个平行班和一个特色班的所有任课教师都是一样的。这样的均衡是基于学校对于现有师资力量的自信,是基于对于考入四中学生的认识,是保证公平和高考成绩优异最有效的做法。
围绕高校“强基计划”,学校在高中课程设置及对重点人才上有哪些专门举措?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北京四中在学生培养中,也一直倡导学生要有“家国情怀”,二者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在各项教育活动中,学校都与国家、与社会的需要是一致的。
具体到学习课程上,学校将设置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特色班”,在特色班里,专门针对学有余力的孩子开设大学课程和竞赛课程,让他们能在相应的基础学科领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成绩优秀的同学,会通过竞赛等方式被提前录取。
“人文特色班”目的是培养文理兼修、拥有人文情怀的优秀中学毕业生,“强基”人文特色班除开设国家必修课程之外,还开设校本特色课程、人文拓展课程和人文游学课程。这些特色课程由师生共建,旨在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科技创新特色班”是为了更好发掘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学校专门制定特殊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聘请若干名中科院和著名高校的教授及我校学术造诣深、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和专家定期举办科技前沿报告会;优选部分学生进入“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北京市后备人才计划、北京市翱翔计划、北京市英才计划”等项目中,并配备校内外科技指导教师,最终形成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另外,学校也会在学有余力的学生群体中开展强基课程。
北京四中国际校区
北京四中国际校区是北京四中直属校区之一,成立于2012年。国际校区开设的中美高中课程项目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北京四中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目的是,通过开展高中阶段的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北京四中高中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熔铸中外教育精华,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教育新路。
北京四中国际部提供哪些国际课程?如何帮助学生完成留学课程?
北京四中国际校区提供的国际课程是由北京四中和美国合作高中联合开发的课程体系。
纵向:国际校区课程体系包含四阶难度。中美高中基础课程、美国荣誉课程,美国AP课程、顶石精修课程。
横向:国际校区课程体系包含十个模块: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人文、艺术、体育、第二外语、升学、学生活动。
学生的学习方式采取自主选课、走班、小班教学方式。国际校区拥有一支有中外教师组成的专业、高效、优质的教师团队,他们熟悉中外教育的体系,在继承了北京四中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融合国际教育的先进理念,敢于实践创新,逐渐摸索出了适合中国学生出国学习的教育新路。国际校区创校以来一直努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自主的发展空间,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成就自我。
如何评估学生是否适合就读国际部选择出国读书?
明确升学方向:出国和高考两种选择在教育过程中有很大区别,包括学术准备和能力培养,很难在高二和高三转轨。
自主学习能力强:国际高中没有唯一量化的衡量标准,学生需要通过自身的探索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动力。
英语应用能力强:英语水平是选读国际课程最基本的门槛。
时间管理能力强:学生需要处理学术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平衡。需要会合理分配学习、活动和休息时间。
咨询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66539771、66539713(周一到周五8:00到17:00)
三帆中学、西城实验、15中、三中、铁二中:李老师13121862691
实验中学、华夏女子、育才、鲁迅、回民、八中:肖老师13521120824
156中、159中、44中、31中、七中:王老师15120038337
13中、13分、师大附中、35中、西城外国语:程老师19530103132
161中学、161分校、亚太实验等西城区其他学校:厉老师18516935732
其他区县学生:魏老师13146526598
国际部咨询电话:66539987
提示:为方便考生、家长咨询,可以按对应初中校添加电话对应的微信号进行咨询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教育面对面,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