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4年北京高考作文素材:《长安三万里》精选时评

2023-07-20 09:45|编辑: 李老师|阅读: 431

摘要

以《长安三万里》等文艺作品为代表,传统文化正在以更惊艳的表达、更时尚的面孔诠释“何以中国”。

近日,电影《长安三万里》在网上引发网友热烈讨论,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可以运用到作文写作中的2个时评内容,详情如下:

热门作文素材:2024北京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汇总

精选时评

《长安三万里》,打破时空的“唐代诗友会”

人民网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带着醉意的李白举杯吟出《将进酒》,带着围坐的高适、岑夫子、丹丘生等人,一齐驾着仙鹤飞越银河之上,这是电影《长安三万里》中,颇具浪漫主义和瑰丽想象的一幕。

《长安三万里》的片名取自明代陈子龙《从军行》——“梦到长安三万里”。

这部电影用繁复且丰富的艺术细节恢复了唐代的魅力。

从开元的繁荣到安史的混乱,从江夏的翠绿到长安的辉煌,从江南的舞曲到边塞的战歌,唐代的山水风光如画卷般展开。电影中,男性的宽大腰带、女性的玉质颊红、健壮的马匹,这些灵感皆源自唐代的陶俑和画作。

人们的“叉手礼”礼节,和《韩熙载夜宴图》中的描绘如出一辙;胡姬酒馆、琵琶曲调,都是唐代生活的真实写照……无论是壮观的繁荣景象还是诗人们酒诗之间的豪情壮志,都在电影的每一个细节中流露出来。

电影以真实的情感和广阔的视角描绘了人物群像。

从年迈的高适的视角开始,跨越从开元繁荣到安史之乱的历史,李白三次踏上黄鹤楼,高适三次进入长安城,映射了他们的生活变迁,同时也映照了唐朝的兴衰。高适与李白的多次重逢和离别,揭示了一对朋友的两种生活态度。

不只是他们两个,那些我们熟悉的唐朝诗人也在电影中"出现":崔颢和孟浩然的盛名,贺知章和王昌龄与李白的欢乐同饮,清新俊朗的王维,年幼的杜甫,以及通过唐诗而获名的哥舒翰和汪伦……他们和他们的故事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壮丽的大唐画卷。

毕竟,唐朝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辽阔的疆域和精美的建筑,更在于其众多的人才和宏伟的气度。

电影还引发了我们对于书本之外的思考。

观看电影之前,观众可能对杜甫、高适、李白等人都有刻板印象,如诗圣、边塞诗人、谪仙人等。

然而,《长安三万里》展示了超越教科书的多面性。年幼的杜甫活泼可爱,青年的杜甫朝气蓬勃;高适不仅是诗人,也是凭借家传剑法的武士;李白,除了剑侠诗人的形象,他的人生还包含了迎合社会的曲折、超脱世俗的困惑以及老年的颓废。我们喜欢唐朝,也喜欢李白,但我们要欣赏和理解的不能仅仅是表面的、平面的历史和人物,更要去探索一个生动、立体的完整画像。

电影也有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

比如168分钟的片长可能导致叙述过于繁琐,内容并未完全按照历史设定,而是添加了许多想象。其实,《长安三万里》、之前的《大圣归来》、《白蛇:缘起》、《新神榜:杨戬》等电影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如何在叙述和抒情之间寻找平衡,如何打磨剧情,这都考验着国产动画创作者。

“只要黄鹤楼的诗还在,黄鹤楼就在”“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在电影的最后,高适这样回答书僮,这些话深入人心。

“中国式浪漫”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要我们用心去关注、承传和流传,这种文化的魅力和自信就会永远存在。(思睿)

人民日报点评

《人民日报》评论说:“它(《长安三万里》)不仅是一部电影,也不仅是一堂文学史课,更是一记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响,与千百年后的我们心灵交汇。”

其一,追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平衡。

无论是动画,还是历史剧,怎样平衡历史与艺术之间的界线,始终是创作者们要经历的难题。

《长安三万里》真正做到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性创作,前期准备工作很到位,甚至找到了中国历史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专家亲自指导。

电影最终呈现的效果让人满意,像李白流放、高适封侯这些重要事件都谨遵历史,但在李白祭祀好友吴指南时抚琴这些地方,也加入了现代人对于人物的想象,尺度把握非常好。

其二,展现东方意境,传递文化自信。

以动画的形式来讲述一段盛大的史实,不仅给塑造人物和讲述历史提供了更大的腾挪空间,也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浪漫主义风格。

影片里借助动漫形式展现了很多经典片段,就比如登黄鹤楼,在造型与空间的极限探索下,给到了观众绝佳的观感。

同时,也不难看出这部影片对于东方美学的呈现,仙鹤、古楼、孤舟、舞剑,中国风的元素加入,对于观众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无论是李白月下醉酒舞剑的身影,还是写出《将进酒》时,他乘着仙鹤,扶摇直上,所看到的如梦似幻的景象,这些情节都激荡得观众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体现了一种自信,民族的自信。我们要追寻自己的理想,要传递永不放弃的乐观精神,这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长安三万里》等文艺作品为代表,传统文化正在以更惊艳的表达、更时尚的面孔诠释“何以中国”。

在诸多的赞美声中,网友评论“中国文化就是电影最大的底气”获得了超10万个点赞。

“承国风之雅韵,现盛世之繁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正是我们守正创新的底气所在、自信之源,“何以中国”的答案,既在余韵悠长的深厚积淀中,也在更时代化的惊艳表达里。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高考作文素材2023北京高考长安三万里时评

2025年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2024-10-11

2024北京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汇总2024-05-23

没有更多了

  • 2025北京高考

  • 大学录取分数线

  • 北京高考试题答案

  • 高中五大学科竞赛

  • 2024物理竞赛复赛获奖名单

  • 2024金秋营招生简章

  • 优质试题

    优质试题

  • 福利领取

    福利领取

  • 强基综评

    强基综评

  • 高考指南

    高考指南

  • 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

  • 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

  • 选科指南

    选科指南

  • 升学招生

    升学招生

  • 录取分数

    录取分数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京考一点通

bjgkzx 复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