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中华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也给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本文整理了以“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标题的一篇光明日报时评文章,分享给大家学习参考。
更多素材:2024北京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汇总
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光明日报》荣毅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包括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内的各条战线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背景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中华民族永恒精神追求的深度传承文化,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发展文化,从“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广度普及文化,创造了文化传承固本开新的宏大格局,开启了挺立文化主体性的壮阔征程。【“深度传承、高度发展、广度普及”三个度构成排比,“创造了……的宏大格局,开启了……的壮阔征程”两短句对仗工整,同学们在分析解释和总结回扣的时候可以学会采用这种方式,既能够体现巧思又有助于调整字数】中国国家版本馆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中国历史研究院通古今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都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巨大成就的见证。【开篇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的提出、深化以及当前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最后的举例中国国家版本馆与中国历史研究院两者皆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其描述也可积累。】
根深叶茂,本固枝荣。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信念、胸怀、价值和在历史现实境遇中的选择。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策1:(思想层面)担当新的文化使命首先要认识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如果不能真正了解到中华文明的优点及特色,传承和发扬更是无从谈起。】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须深刻认识到,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对策2:(思想层面)担当新的文化使命也要认识到,中华文明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一段分析的比较深入了,同学们积累的话量力而行即可。】
文化积淀着民族的血脉与精神,寄寓着人民的选择和愿望,连接着国家的历史和未来。【这一句关于文化的描述,“积淀着……,寄寓着……,连接着……”三个词语很好用,可以学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对策3:(行动上)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从三个大方面提出具体对策】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断推向前进!【最后一句可积累】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