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主持人大赛》第四期节目播出。作为一名高中生,可以通过这个节目学说话、学思维、学知识。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收集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主持人大赛》第一赛段第四场参赛选手的3分钟自我展示文稿,供大家学习。
推荐:2023央视主持人大赛内容汇总,2024年高考生学习参考
2023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四期选手3分钟自我展示文字稿(三)
本文分享吴梦瑶、杨旭、焦宏翊三位选手的自我展示文稿。12名选手完整文稿可以点击链接查看:【2023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四期选手3分钟自我展示文字稿】
7、选手吴梦瑶
看见时代女性,见证梦想力量。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花开中国 时代女性盛典》的现场,我是主持人梦瑶。
首先来认识今天第一位时代女性唐立梅,她是我国首位乘“蛟龙号”下潜大洋的女科学家,也是浙江大学的一名博士后。科学家、博士后,人们对这两个词的直观印象是理性、严肃、不苟言笑,但她却不太一样。2019年,我有幸受聘为“浙江海洋公益形象大使”,因此有了很多跟唐立梅采访互动的工作机会。唐立梅是我国第一位两次“驭龙寻宝”的女科学家。2013年,她跟随“蛟龙号”完成下潜任务,其间需要长时间的海底作业,四个半小时跪在观察窗前采样、记录。当时只专注于工作,第二天双腿酸痛难忍,才感觉到身体所承受的压力。
2017年,她又跟随“雪龙号”参加了长达一百六十五天的中国第三十四次南极科考。在南极之旅当中,他们需要四次穿越被称为“航海者噩梦”的魔鬼西风带,每次穿越就像坐上了五到七天的过山车。但是当我采访唐立梅的时候,她却用顺口溜回答我:那感觉真是五脏六腑七上八下,久久卧床十分难受。七上八下,这有点像我第一次登台的感觉,哦,对了,唐立梅她也当过主持人,她主持过科考队的“南极春晚”,队员们唱歌、跳舞,相声、小品一个不少。苦中作乐,苦也是甜,科学带给她的滋养,她也想带给更多的人。
这些年,唐立梅走进校园,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慢慢萌芽。这条奋斗之路并非处处生花,她却始终向下扎根,向阳而生。这是属于新时代的女性力量,她们选择在海天之间驰骋梦想,在舞台之上努力绽放,还有更多的她们,用自己的奋斗诠释精彩的人生。她们来自各个领域,在田间地头,在运动赛场,在教书育人的学堂,在为国为民的前方,她们怀揣梦想,终放光芒。
8、选手杨旭
各位好,欢迎来到《“守”艺人》,今天我带来了一块手绢,纯棉的。
前段时间我去到了它的出生地,河北石家庄赞皇县的原村土布非遗工坊。说实话第一次进到纺织车间,我被震撼到了。织娘们坐在传统织布机前,手法娴熟地操作着机器,尽管手上爬满皱纹,可当她们把手放在织布机上的时候,就像少女的手般灵巧。我也被这样一双手握住,一点一点学习如何将线织成布。感受着布满岁月痕迹的掌纹,那一瞬间好像我年轻的手也没那么灵巧了。织娘们说,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大大小小七十二道纯手工工艺才能做成我们看到的这样的作品,原来精致土布的背后是这样一双双布满着裂纹、皱褶的手,才赋予了它们灵魂与生机。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位是原村土布第四代传承人仇莎,九零后,原本在外地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回到家乡,被一位织娘拦住了路,织娘说,莎莎,你看我这块布织得怎么样,可惜呀这么好的手艺传下去,难了。看着这块布和那双苍老的手,她毅然决定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和同为织娘的母亲一起传承土布技艺。当我问她你为什么这么坚定的时候,她告诉我说,那一刻她明白,土布的传承不是母亲一个人的坚守,而是所有织娘的心愿。
当然,守正还要创新。现在她们带领团队除了做衣服之外,还衍生出了几百种产品。今天我佩戴的胸花也是由土布做成的,您看当传统技艺融入了时尚元素,这老土布它一点也不土了。现在,织娘们的作品不仅走出了村子,更走到全国,走向世界,而她们也将这一朵朵棉花织出了河北品牌,织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更让我明白,青春不只是用年龄来定义的。织娘们用她们的青春守护着这项技艺,也用双手延续着非遗的青春。
我的家乡河北简称“冀”,“冀”代表着希望,也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片希望的热土之上,我的足迹遍布了许多村镇,也见证着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精彩画卷。我遇到那些可爱的人,他们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而今天站在这方舞台上的我们,何尝不是在用话筒守护着心中这方艺术的舞台呢?未来我也想诚邀大家一起,让我们手握话筒,守好初心,一起做一名传递时代新声的“守”艺人,谢谢。
9、选手焦宏翊
大家好,欢迎收看《小焦爱科学》。
今天在节目的现场,为大家带来了一份跨越时空的礼物,就是我手中的这一幅中国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这个字儿,大家认不认识?我看很多人都在思索,其实这个字儿啊读“火”。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我们在制作印章的时候,汉字笔画多的字儿常常需要简写。而汉字笔画少的字,比如说像火,则需要采取曲折复杂的处理方式,形成一种独特的汉字,叫九叠篆。我第一次认识这个字儿呢,还是通过一辆火星车。贾阳是这一辆火星车的副总设计师,当时为了完成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带上太空的梦想,他专门请人写了这个字儿,并且成功地把它带上了火星。除了这个字之外,这辆火星车的名字也特别具有中国范儿,它叫“祝融号”,祝融是中国神话当中会发光的火神。不得不说中国航天人真的是太浪漫了,他们一次一次把中国的神话故事带进了现实,比如说太阳监测卫星叫“夸父”,传说夸父逐日就是追逐太阳的意思,“嫦娥奔月”的故事相信在场的观众应该都知道,所以月球探测器就取名为了“嫦娥”。除此之外,还有“悟空号”卫星、“玉兔号”月球车等等。就在今年的7月12号,以中华民族的神鸟“朱雀”命名的全球首枚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在酒泉成功发射。作为北京电视台报道团的一员,我跟众多科学家们一起在戈壁滩上生活工作了很长的时间,那段时间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航天人身上特有的攻坚克难的精神。
我一直在想,究竟什么才是中国航天人不断前行的动力呢?我从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名字当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天问”。《天问》是屈原的一首长诗,可以说整首《天问》就是屈原对于世界无尽探索精神的体现。这样的探索精神也在指引着我在工作当中去尝试新的突破。现在我已经从一名时政新闻主播变成了一位融媒体主持人,并且开设了自己的新媒体账号。
前不久我的小侄子告诉我,在今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选择了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就是因为他经常看我的短视频,最喜欢“人造小太阳”。没有想到我的工作也可以成为新时代这些探索者一个小小的起点。这个时代呼唤探索者,只有这样,你我的未来才会拥有更多的可能,而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才会被更多的人所看到。感谢收看,我是热爱科学的小焦,下期再见。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官方微信公众号:京考一点通)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