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3-2024学年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语文作文议论文观往知来解析

2023-11-10 15:27|编辑: 李老师|阅读: 1014

摘要

今年朝阳高三期中的这道作文题,不再局限于对单一概念的讨论,而是偏向于在概念厘清的基础上,对二者关系的讨论。

2023-2024学年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考试已于11月8日开考,今年的议论文题目是“观往知来”。这样的作文该如何写呢?为此,北京高考在线团队特意整理了议论文作文材料,详情如下:

期中范文:2023-2024学年北京各区高三期中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汇总

2023-2024学年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语文作文议论文

古人说,“观往而知来”,仔细考察过去,就可以推知未来。这句话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发展,都具有启示意义。

请以“观往知来”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写作分析

区别于前年的《浅谈尊严》和去年的《说“礼”》,今年朝阳高三期中的这道作文题,不再局限于对单一概念的讨论,而是偏向于在概念厘清的基础上,对二者关系的讨论。

作文尽量不要通篇都写“怎么做”和“意义价值”,要多去分析概念定义,多去追问原因。这句话放在这道题里同样适用。

“观”,是“观看”,但更是材料里面说的“考察”。

“往”,是过去的事,但更要在对往事的观察中有选择、有判断,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会失了头绪。

“而”,是递进,是表明前后概念的承接性,通过“观往”才能“知来”,因为“观往”所以“知来”,要表明逻辑关系。

“知”,是“知道”,更是材料里面说的“推知”,因为“知”代表着正确地认识,要想正确,必要下一番功夫。

“来”是未来,更是未来根本性的方向,由前者根本性的“往”到后者根本性的“来”。

以上是简单的概念分析,当然你可以有更多元、更深刻的诠释。接下来我们也可以思考为什么“观往知来”?

首先,从表面看来,过往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看似令人目迷五色,百思不解。但从深层次来说,过往又是有序的,我们可以通过看似无序的现象,汲取过往的经验和教训,从而达到“理有固然,势有必至”的境界。所以,为什么要“观往知来”,因为我们能从过往中看到“规律”,洞悉人性,找到偶然中的必然,发现变化中的永恒。正所谓日光之下无新事,万事万物周而复始,然其本质不变。

其次,“观往知来”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表现出一种“善假于物”的思想,借助过往的经验和教训,推知未来的发展方向。人生百年,不过一瞬,要借助有限的认识,面对无垠的未来,必然要借助更多的认知资源。正所谓我们要对过往充满敬意,带着这份极大的敬意走向明天。

最后再回到前文说到的概念上来:“观”的背后是考察、总结、归纳;“往”的实质是经验、教训背后的规律;“知”的背后是分析、推知;“来”的实质是方向。看似是在写怎么做,都离不开对于概念的分析。

说到可以选用的事例,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课本里面有《阿房宫赋》和《六国论》,前者探讨秦国速亡的原因,后者阐释六国破灭的缘由,都是观往知来、借古鉴今的代表作。现代社会有国家注重考古,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也是知所从来,方明所去的典型。

要分析概念,要追问原因,不要只说做法,空谈意义。缺少了对于概念的分析,全文的论证多是虚浮的,缺少了对于原因的追问,立意的准确乃至深刻更是无从谈起的。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期中作文范文朝阳作文观往知来解析

2023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汇总2023-09-10

2023-2024学年北京高三各区期中试题及答案汇总2023-11-28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