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024届高三炎德英才大联考四如期开考。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本次考试语文作文题目、写作指导及范文 ,供大家参考。
2024届高三炎德英才大联考四语文作文题目、写作指导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花好月圆”意即鲜花盛开、月儿正圆,人们常以此寓意完美、圆满,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曾国藩却认为“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状态。《莱根谭》中也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思辨性的作文题。
材料指出“花好月圆”这个成语的含义,花好月圆这个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完美的内蕴。花开时最美丽最鲜活,月圆时最饱满最明亮,这自然是最完美的。人们青睐“花好月圆”的完美,体现了渴望尽善尽美的天性以及人们对美好结局的渴望。花好月圆的完美象征着时时顺心,事事如意,人生圆满,了无遗憾的理想状态。
但是曾国藩提出不同的观点,“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状态。这是对“完美”的定义具有不同的解释。原因何在?第一,“花好月圆”的下一步就是花谢月亏,这美好中藏着一种物极必反的趋势。而“花未全开月未圆”更充满期待,因为未来始终处在上升的阶段,走向是最美好的。第二,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人生本来也很难圆满,既然完美本不可得,又何必执着?第三,“花好月圆”的画面是单一的,“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有更丰富的可能性,人生不应该活得像大团圆的剧本。
曾国藩提倡“花未全开月未圆”,也是在提醒我们,凡事追求完美,甚至强求完美,容易走火入魔,陷入偏执。
品味“花未全开月未圆”让人学会享受生活,感受当下,珍惜路上的风景,而不是执着于目的地。
但分析的时候也要注意,“花未全开月未圆”,不是自甘堕落的躺平认命,也不是随遇而安,而是努力奋斗后的不强求。本题实质是探讨缺陷、遗憾与完美、圆满的关系。
【典型立意】
完美只是追求,人生难免遗憾;
不完美是人生常态;
不自满,才能趋向完满;
因为有缺陷,才努力求完美;
懂得知足,节制欲望;
盈满则亏,常怀戒惕之心
【优秀范文】弦月缺缺亦好景,人间何事定图圆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如此好景想必是所有人心中向往;殊不知缺月钩沉,花朵含苞,此中亦大有佳趣。想来人亦如此,但如今世事扰扰,人人追寻,谁能不被“完美人生”的光环迷了眼?跳出思维桎梏,私以为,略有缺憾的生命状态亦有其真意。
为何?略带缺憾的“不完美”,恰好能激励人们向更好更高处攀登。摩尔爵士设想中事事完备的乌托邦仅会令人生厌,而满是缺憾的现实却激励着一代代人去修补完善:埋首科研、创造新事物者,凝神节案;描绘理想新蓝图者,振臂高呼;建立新世界者......倘若这些人都满于现状,我们如今不过都还是苏格拉底所说的围火而坐之洞穴囚徒。古语云:“止于至善”。正是自身与世界中的一个个小缺憾,方能使人类趋向于波伏娃笔下的“实现自我超越”,给人以踮起脚尖触碰更美好未来的动力,使人向好。
如何领会“不完美”之佳趣?怪哉,人们能欣赏缺月,把酒残花,对自己的小小瑕疵却往往如临大敌!试看,古文人“一畦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的雅居似乎颇有些清苦,而独酌的诗仙尚能与月影相伴“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正因他们满足于此,于不完美的现实中起舞作乐,方能处于缺憾中仍不改其乐。由此观之,我们亦需与自身和解,不病态地追求一轮无缺满月、一块无瑕美玉;惟有接纳了自己的小小缺憾不顺,方能以平静之心欣赏胸中半轮缺月。
须知,接纳不完美不等同于当下流行的“开摆”,和解于自己的缺憾,并不代表要将自我放逐到无穷远处;我们不在前路的荆棘丛里挣扎得遍体鳞伤,亦不在沉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我们拥抱不完美的现实,也力图实现自我超越。
酒饮微醺,花开半满小小缺憾,亦藏真意;我们敬佩“海到尽头天作崖,山高绝顶我为峰”的完美胜利,也满足于一步一脚印的坚定前行;月缺月固(圆)都为好景,花开花落何必挂心。接纳自身的缺憾,我们方能免入情绪内耗的泥潭;而看到周围的缺憾,更能激励我们投身家国、奉献生命,如炼石补天的女娲般在青春中实现攀登与超越。因此啊,自怨自艾地哀叹自己的缺憾的人们,针砭时弊地哀叹着时运不济的人们,都来握住我们的手吧:花有残瓣,月亦有缺,但凭着我们的和解、攀登与超越,我们终将从身体里升起一轮圆月。
在风靡全球的绘本《失落的一角》中,失去了一角的圆悠游自在地与蝴蝶聊天、或嗅闻花香,我们亦当如此:看过月圆月缺,欣赏花开花落,拥抱小小缺憾,仍然坚定前行。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官方微信公众号:京考一点通)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