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始建于1911年,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和北京高考在线团队一起来看下它的强基招生情况吧~
1、清华强基计划共有哪些招生专业
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包括: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
基础文科类专业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类、哲学类。
2、书院制培养会给学生设计哪些培养方案
2020年清华大学为了落实国家的“强基计划”,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成立五个书院。书院的根本任务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成效,鼓励每位同学尝试找到和发挥各自的特长。从首届“强基”学生培养情况来看,书院制的开展取得了预期的培养成效。
为了更好地契合“强基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书院花大力气对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构,严格遵守学生时间有客观上限,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留白。在提升课程质量的同时,注重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比如,致理书院邀请中科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王晓东老师,发起“晓东科启”培养项目,给同学们提供最新前沿、科学问题的多方面指导。开设致理书院暑期交叉实践课程,设计12个方向的交叉学科专题,鼓励同学们突出边界,广泛了解各领域知识,还将荣誉学位体系有机融入各学科的培养方案之中;三个理工双学位的书院特别注重夯实理工基础,总学分不增反降;日新书院打造文史哲三个学科互相依存、彼此交融的培养方案。
3、书院交叉人才培养与导师制如何落实
书院有天然的交叉人才培养的土壤。一方面,书院学生住宿打破以往以专业为单元的住宿体系,实行专业混宿,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交流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另一方面,目前各书院的专业设置上,做了学科交叉的创新设计,比如,致理书院依托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计等基础学科的生源优势,增设了致理书院数理基科和致理书院化学生物学两个交叉专业出口;从今年开始,未央书院、探微书院和行健书院在保留原有的工程衔接方向基础上,将分别增设交叉工程专业出口,同学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书院将研究性的学习贯穿整个课程体系,设计了从大一到大四进阶式的科研引导体系。在大一阶段通过开设科研引导课程,构建起以挑战性问题为牵引,导师引导,激发同学们学术志趣的体系。大二阶段通过高质量的科研实践训练,养成较好的专题研究能力和科研素养。进入大三、大四阶段鼓励自主创新研究,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创新转变,并与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实现过渡和衔接。
书院以育人为核心工作的功能,在实践中非常关注导师制的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从而营造出更加保障和促进师生交流互动的氛围。面向全校邀请导师,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学术志趣,锻造人格品质。来自学校各院系学术造诣深、育人热情浓的教师担任书院导师。根据同学们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导师其工作内容和方式各有侧重。大一新生导师以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为主要工作内容,关心学生的基本情况;大二学业导师帮助学生发掘专业兴趣、寻找学术志趣,帮助学生发发现自身的学术优势和特长;大三研究导师鼓励个性化指导,支持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同学们进入本研贯通的长周期培养。
4、往届“强基计划”学生学习情况
从2020年招收首届“强基计划”学生以来,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良好,同学们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获得全方位的成长。各书院都形成了比较好的学习和科创氛围,比如,在2023年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的基础研究项目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本科生支持计划中,书院学生都获得了较多的支持。行健书院、未央书院先后在清华大学的挑战杯赛中捧杯。在体育赛事、美育活动和劳动教育中,亦是师生偕行,共同成长。
5、首届“强基”学生转段及贯通人才培养
首届“强基计划”学生的推研工作,严格按照“强基计划”的培养目标和国家的具体政策开展。从比较低年级的阶段注重引导同学们志存高远,服务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鼓励未来继续在基础学科、国家的关键领域或者人才紧缺的人文社科领域继续深造。首届“强基”学生高比例衔接至关键领域研究生阶段学习,总体上转段推研满足率高。
书院所进行的本博贯通人才培养的试点,让一些同学在老师指导下比较早地明确了自己学术志趣,在有指导的情况下自主成长。比如,日新书院聚焦“冷门绝学”人才培养,设立古文字班,依托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中心进行培养,在大一学年末,文史哲专业的学生自愿报名、公开选拔。未央书院将本博贯通做了制度创新,允许学生在一年内分阶段进行本博贯通的资格申请和培养申请,并采用动态进出的管理机制。在未央书院申请本博贯通的同学中,既有在本方向的深耕,也有跨学科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