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大中学陆续公布2024年招生政策,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北京市人大附中的相关招生内容,一起来了解最新的招生情况吧~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50年,是教育部直属的完全中学。学校以“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为办学理念,以“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为学生培养目标,创设了科学完备的育人体系,营造出文明和谐、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为师生搭建起广阔的发展平台。
1、学校课程构建特色
学校有三大校本课程体系,分别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开设的周四、周五的9-10节校本选修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以及早培、中外合作项目特色研修课程。这些课程主体由学校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特长、顺应学生的需求、学校的发展而开设,其中也包含许多社会优质资源。学校课程总体分为三个层级: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提升课程。
基础课程:以国家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为基础,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校本化实施的研究性学习课程,高一准备,高二开设,从确立课题、查阅文献、开展实验、最终进行论文答辩,全流程教会学生学习和研究。学校有专门的教研组,6名专职研究性学习教师及四五十位兼职学科教师,十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些经典课题和专业的教师,其中有大量的科研院所及大学的资源力量,包括大学实验室。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校本必修课程是“学生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其中包括由专业心理教师担任的生涯规划课程,以及每学期2次的评价视域下的生涯指导报告,邀请专业和行业大咖进学校做专业讲座,如人工智能、医学以及数理、社科类专家等,为学生发现、发展志趣打下基础。
拓展课程:以学科类拓展为主,其中有大量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课程如《论语》、《资本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法学导论、中国古代经济史、JA模拟商战等,也包括多门包括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等小语种课程,几十门体艺棋牌类课程。还有大量的跨学科综合课程,如传统文化课程群,有《中轴线》、《中医文化》等。
提升课程:主要包括大学先修课程、强基类课程和五大学科竞赛类课程。迄今学校几乎所有学科都开设了大学先修课程,如语文的《古代历史与文化》《说文解字》等,数学的《微积分》《线性代数》,物理的《力学》和《电磁学》,《大学化学》《电子电路》《微观经济学》等。学校也联合大学和科研院所资源开设大中衔接课程,比如《明德人文导学》、《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艺术的故事》等。
学校构建以“大中衔接课程为基础+社团和科研实践为两翼”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其中科研实践等课程以“研修课”的方式实施,进行个性化培养。人大附中6人进入2024五大学科竞赛国家队。最近公布的北京市22名获清北报送资格的学生,人大附中学生14人。
2、学校师资配备水平
学校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的高学历、年轻化教师队伍,专任教师487人,30-45岁占比60%,博士占比23%,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47.84%。区级及以上骨干占比35%。在岗市级特级教师称号19人,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称号23人。2023年新评特级教师6人,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教龄仅11年。年轻教师成长迅速。
学校管理一直以“爱与尊重”为先导,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是人大附中教师的典型特质,这种深层文化基因及特质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学校呈现出生气勃勃、硕果累累的喜人气象。我们鼓励老师发挥自己所长,物理老师可以组织桥牌队,化学实验老师可以教经济,语文老师可以结合古琴爱好开设《一弦一柱思华文——古筝曲里的文学世界》,《金庸武侠小说研习》选修课座无虚席。
3、2024年校本部招生计划
2023校本部普高招生计划为 849人,今年总计划增加 14人,都安排在海淀。其中校额到校增加 8人, 集团直升增加 6人,集团直升校新增了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
此外,校本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总体招生计划与去年相同,即AP项目课程160人、A-LEVEL项目课程80人,IB项目课程 60人,在全市部分城区招生,其中海淀246人、朝阳20人、东城18人、西城8人、通州3人、丰台2人、石景山2人、昌平1人。(以上数据均以考试院最终发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过去两年学校在海淀区的统招线在900名左右,考虑到今年集团直升增加了名额,且采取集团直升在提前批录取,预测今年统招线有可能比去年降低,所以建议海淀区中考1200名以里的考生都可以选择报考人大附中。由于人大附中的统招线在海淀区一直稳居第一, 所以报考时可将人大附作为第一志愿。
根据往年录取情况,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排名参考:海淀3500名以内,东城、西城、朝阳区1000名以内,其他区 300名以内考生可以选择报考。如果学生在某些方便很突出,也可以适当降低分数线。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人大附中自2004年开始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涵盖三大国际课程项目:中英合作“剑桥国际高中课程项目”,“国际文凭课程高中教育项目”和中美合作“国际高中课程项目”,均为经北京市教委批准的中等学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1.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优势
第一、区域优势。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人大附中校园内,与普高高中部、早培项目和初中部共同构成人大附中本部,是附中本部重要组成部分。刚才黄校长谈到,人大附中位于素有中国“鬼谷”中关村复地,地铁四号线沿线有众多著名高等学校和科院院所,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第二、课程优势。人大附中将中国高中课程与三大国际高中课程有机结合、实施贯通培育,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从国际课程来看,2004年作为公立学校,人大附中率先引入了应该剑桥大学高阶课程,AL项目;2010年又引入美国大学先修课程,即AP项目;2012年引进国际文凭组织课程,IB项目。形成了中国课程+三大国际课程共生共融的局面,也是北京地区拥有AL、AP和IB三个项目的三所公立校之一。可以说,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北京市公立学校办学时间最长、招生人数最多、在校生规模最大、毕业生最多的公立学校。据统计,截至2024年,有超过4000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毕业生遍布欧美等世界名校。
第三、师资优势。打造一支品德高尚、具有全球视野、专业功底深厚、教学艺术精湛、无私奉献、精诚团结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我们的使命与追求,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与成长。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师资构成主要有:一是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南非、巴基斯坦、塞尔维亚等10多国家的外籍教师30名,其中一半外籍教师拥有硕士博士学位;二是中方海归教师近30名,这些老师大多数毕业于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纽约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世界名校,全部拥有硕士博士学位。三是除了海归教师以外的中方专职教师,这些老师几乎都是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顶级高等学校和科院院所。
2.中外合作办学课程设置及活动特色
学校在尊重学生不同选择前提下,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的培养。具体展现在课程方面,我们注重全面而个性化的课程发展。中外合作项目的目标就是在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现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其终极目标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课程内容层次是以国家课程和每个项目的课程为基础,确保学生在全面学习、全面发展方面夯实基础。
以人大附中ICC的研修课、科学实践课、校选课程为平台,发现和发展学生特长,对于最优秀的学生提供自学课程必要的指导和条件,在学习过程中突出自主化发展,在课程特色上保证国家必修课程和学业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研修课是学生完全自主选修的课程,实行走班制教学,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此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同学们提供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首先,人大附中校园有200多个学生社团,这里面有一半学生社团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校团委审批后自发组织的,包括公益类、科技类、体育类、竞赛类、文化类、活动类等。这些活动不仅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智取,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而且同学们的领导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和提升。其次,人大附中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积极参与人大附中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如舞蹈节、歌舞嘉年华、电影节等。同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还有自己的节日,如每年学生书画展,TOK活动展等等,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文化艺术活动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学生在文化、艺术方面展示才能才艺搭建舞台,创造机会。三是,每年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京内社会实践活动和京外社会实践活动,还有参加国际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国外大学夏校,各种国际学术研讨会等。
人大附中校本部及中外合作项目咨询:
010-62512094、62516632
单打独斗不如并肩作战!初三学生升学备考,除了日常学习外,与同年级学生的交流也是十分必要的,在交流中,不仅可以查漏补缺,还可以学习到新的经验。
为此,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北京中考交流群】,群内每日更新升学资讯、试题答案、知识点干货等内容,还有机会获得一对一答疑机会,赶紧加入吧~
扫码进群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