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习,需要整理考试中的错误点,以及这些错误点的正确解答,这样才能提升成绩。为此,北京高考在线团队特意整理了2025北京高考生物知识错误点,分享给考生们学习。
最新知识点:2025年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
2025北京高考生物知识错误点整理
1.辨析与内环境有关的7个易错易混
(1)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2)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3)细胞内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一切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胞内酶(如呼吸氧化酶)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4)内环境稳态≠内环境恒定不变: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并非恒定不变的。
(5)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与释放不是同一器官:合成在下丘脑,释放在垂体。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6)环境温度影响调节方式: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为神经—体液调节,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主要是神经调节。
(7)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体内都缺乏胰岛素
①Ⅰ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需终生注射胰岛素治疗。
②Ⅱ型糖尿病: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并没有下降。
2.与免疫调节有关的4点提醒
(1)关注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①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
②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浆细胞。
③唯一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的免疫细胞:吞噬细胞。
(2)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形成,两种细胞在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
(3)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4)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中效应细胞的来源不同
①初次免疫:B细胞或T细胞
②二次免疫:a.B细胞或T细胞;b.记忆细胞。
3.与生长素有关的6点提醒
(1)胚芽鞘尖端的系列实验应明确的问题
①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
②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面一段。
③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④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
⑤弯曲生长的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
⑥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单侧光照、地心引力等。
(2)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具有相同作用效果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位于最适浓度的两侧。
(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不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正常生长。
(4)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单子叶植物适宜的生长素浓度较高,而双子叶植物适宜的生长素浓度较低,所以在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除去双子叶杂草。
(5)用生长素处理而获得无子果实,果实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未改变。
(6)植物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生长素能由低浓度的顶芽部位向高浓度的侧芽部位运输,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且是极性运输。
4.有关植物激素作用的5点提醒
(1)促进果实发育和成熟的激素是不同的:果实发育主要是生长素的作用结果,果实成熟主要是乙烯的作用结果。
(2)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原理是不同的: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即体积增大;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即细胞数目增多,二者共同促进植株生长。
(3)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是某一种植物激素单独起作用,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5)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节。
5.原核细胞的3个易错点
(1)无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含有有氧呼吸酶。
(2)无叶绿体,若含有光合色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3)无染色体,只能在DNA分子水平上产生可遗传变异。
6.与细胞核有关的3点提醒
(1)无核细胞不生长、不分裂。
(2)核糖体合成的起点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在细胞质内。
(3)蛋白质和RNA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DNA不能进出细胞核。
7.与分泌蛋白相关的易混说法的3点提醒
(1)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2)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结构: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3)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膜结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8.物质运输方式的5个易错点
(1)同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时运输方式可能不同: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则为主动运输。
(2)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运输方式:除主动运输外,还有协助扩散。
(3)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并不只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胞吞、胞吐也需要消耗能量。
(4)影响协助扩散速率的因素:除载体蛋白外,不要漏掉浓度差。
(5)大分子物质的运输:大分子物质的运输并不都是胞吞、胞吐,如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
9.与酶作用及特性相关的3个易错点
(1)只有在特殊背景或信息下才可认定酶的化学本质为RNA,否则一般认定为蛋白质(如各种消化酶、DNA聚合酶等)。
(2)酶只能由活细胞产生,不能来自食物,且几乎所有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除外)均可产生酶(一般场所为核糖体)。
(3)催化(降低反应分子活化能)是酶唯一的功能,它不具有调节功能,也不作为能源(或组成)物质,切不可额外夸大其功能。
10.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因素的5点提醒
(1)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2)强酸、强碱和高温:都会破坏酶分子结构,使酶永久失活。
(3)低温:只抑制酶活性,不破坏酶分子结构,温度适宜时,酶活性还会恢复。
(4)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呈正相关。
(5)酶浓度一定、其他条件适宜:随底物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先加快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