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2023-2024学年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开考,今年的语文议论文题目是“殊途”,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一篇一类中范文,一起来看!
期中范文:2023-2024学年北京各区高三期中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汇总
2023-2024学年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作文议论文(50分)
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纸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1)一题或有百解,人生时存殊途。先秦时期礼崩乐坏,诸子为求社会安定,开出了不同的“药方”。身陷匈奴远离汉廷时,李陵弃节,苏武守节,两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请以“殊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殊途范文
一类中
一题或有百解,人生时存殊途。互联网时代给所有人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得以窥见不同人的不同人生道路,我们得以听取多方见解。然而更广大的平台难免意味着比较。大量选择与不同道路的呈现让我们迷茫无措:何其多不同的路,哪条才是我的独属呢?
“殊途”二字,意味着不同的道路。这“途”,不仅简单地指道路,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人生的选择。面对难题,有多重解决策略;而面对人生岔路口,亦有多重抉择。先秦时代,在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背景下,所有人都在探寻新的治国思想。儒家崇尚仁义道德,因此要恢复周礼;道家崇尚清静无为,因此要无为而治;法家坚信人性本恶,因此制定法、术、势……诸子百家不同的治国方针,其根本上是不同的价值取向。在深陷匈奴围困之时,李陵弃节,苏武守节。“渴饮血,饥吞毡”,忍冻受苦十九年的牧羊生活和李陵安稳平和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面对困境,才会分出不同抉择,而李、苏二人不同的抉择,是对民族国家大义是否高于个人的叩问后做出的答复。于是人生道路的不同,其本质依旧可以回归到个人价值取向上的不同。
于是,这“殊途”的内涵可以更升华为人生价值取向的不同。既然处在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原生家庭背景、教育环境、社会氛围,文化民族背景每每共同由无数乱麻勾叠成一张网,决定了个人的价值观。由此,构成了更立体更斑斓的群体。
既然如此,便意味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其对方法的选取、道路的抉择便理应遵循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冷暖自知,是每一个人身处社会的基本诉求。是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自己的道路只能自己走。于是,在面对互联网大平台上那些精致有魅力的、令人羡慕的旁人的人生时,便不必自怨自艾、低声下气。在“殊途”中不迷失自我,要求的是对自身清醒、明晰的认知和坚定、勇敢走在自己道路的决心与勇气。正如奥运金牌得主谷爱凌在面对大家对她的羡慕与钦佩时所说:“你是你自己,我是我自己,我们都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然而,坚守自我的道路又何其艰难,苏武留胡节不辱的选择岂是每一个人都能轻松达成?在越来越多的人生岔路口上,选择了不那么符合本心的一条,那么这条错误的路径便会越走越深,意识到“侯门一入深似海”的那一刻,早已无法挽回。这便要求我们,在无数的“殊途”中,即使痛苦,也不能麻木。生活是永恒沉重的努力。当一切痛与折磨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回头望,轻舟已过万重山。你会感谢那个不放弃自我的自己,人生早已殊途同归。
愿一个个不同的个体,都有勇气奔赴自己的道路。
评语:文章开篇即对“殊途”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进而提出观点:应坦然面对,允许不同人生选择的存在。主体段落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证,结尾呼应开头,结构紧凑,语言表达流畅,有气势。瑕不掩瑜的是,文章最后对“在无数的‘殊途’中,即使痛苦,也不能麻木”这一观点的阐释略欠充分。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