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考试当中,作文仍然占据着很高的比例,高中语文作文学习中,考生要重视语文作文范文的作用,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北京高考在线整理了2024届浙江金华十校高三11月联考“如何面对存在”作文范文1,供考生参考。
2024届浙江金华十校高三11月联考“如何面对存在”作文范文1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面对“存在"的正确态度是尊重,在疼痛的世界选择赞美存在,才能自我拯救。而有人却不这么认为。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于“如何面对存在”的理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材料的关键词是“存在、尊重、赞美存在、自我拯救”。我们可以联系现实生活理解。每个人出生在世上,肯定会面临各种困境。面对这种现实的“存在”我们应尊重。接受现实,更深一层是能赞美自身所遭遇的“存在",从而获得自我拯救。可以结合一些遭遇自身困境的一些人物素材论证,比如说“海伦凯勒、史铁生、感动中国人物江梦南、朱彦夫”等,可能会更有说服力。
材料的写作要求是谈谈你对于“如何面对存在”的理解。而材料中说“而有人却不这么认为",引发考生思辨性思考,可以从反面入手。比如举例孙中山、鲁迅、毛泽东等为改变黑暗的现实,否认遭遇的“存在”,选择抗争,而不是赞美。
【范文1】
尊重外物纷坛,坚守“自我”之翼
加缪曾把"理解"作为"我的道德观"而言之。无独有偶,斯宾诺莎亦在《伦理学》中写下:“面对种种事物的存在,我唯一能做的是理解它们,而不是使它们受到延迟或打扰。”这或许可以代表一种影响深远的观点:顺应存在,尊重存在,理解存在。
诚然,对于存在的尊重和理解能够帮我们放下心中的偏见和执念,得到心灵的宁静。在对"存在”的赞美中,物我的边界被消弭,既定的立场被冰释,原先疲于津梁的人也纷纷“无为”了起来,平静了起来。
但是,对于“存在之物”的全然顺应真的有利于社会的存续和发展吗?问得更切身一点,满屏的"尊重,祝福”之下,真有一颗颗宁静、纯粹的心吗?
全然的顺应和尊重存在容易走向冷眼冷心的一隅。不管是对“存在即合理”的断章取义还是对“莫插手因果"的戏谑式化用,其背后的情感,不是冷漠的袖手旁观,就是幸灾乐祸的嘲讽。这并非对存在的尊重,而是对存在的漠视和轻贱。
即便真以宗教式的虔诚和热爱,选择"在疼痛的世界中赞美存在"从而"自我拯救",其效用恐怕也值得怀疑,无差别的理解和同情固然值得“感人"二字,可是,在一片"爱”中被消弥的是与非不能不让人警惕。美国2007年大学枪击案后,社区为 32 名受害者和 1名凶手点燃的33支白蜡烛曾在国内引起一片巨大震动,许多人叹服于这种无差别的、宗教式的爱与理解,这种对生命之存在无差别的尊重。但是我们应当看到,33支白蜡烛在扩大了爱同情的同时,也模糊了因与果,解构了罪与罚,从而,使人们更多的耽溺于情感,而更少地做出决断和改变。
我们理懈外物的存在,但我们更应维护自身的存在。不能让对外物的尊重和理解,消弥了我们对自我的认同和坚持。不能让“我”迷失于外部的存在中。因此,面对客观存在的不良现象、不良事物,我们要有理解和同情,但我们更应有决断的力量,行动的力量。孔子理解和尊重少正卯的才识,但依然斩之以正邦,为其美不掩恶。同样,对于我们应当坚持的立场,应当坚守的原构,我们也要有去相信的勇气,否则人生便只剩一片虚元的荒原,连自身的存在都虚无了,“尊重存在”亦不过笑谈。
斯蒂芬·欧文曾说:"中国人在他们的史书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与其说是洞见的智慧,不如说院是决断的力量。"诚哉斯言,面对存在,我们应当理解和尊重,但我们更与坚守自身,改造外物。
如果把外部的存在比作迷楼,那么对自身存在的体认就好比伊卡洛斯的翅膀。只有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充分、信心坚定,我们才有望飞出迷楼,飞向更广阔的碧空;而非让自我消弥于外物之中,如伊卡洛斯一股羽毛散落,坠入大海。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官方微信公众号:京考一点通)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