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北京各区初高中一模考试陆续开考,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2025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作文议论文范文:“道不远人”一类上范文,提供给同学们学习。详情如下:
海淀一模作文范文:2025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作文范文汇总
海淀一模:2023-2025年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试题及答案汇总
免费福利:
为了方便考生日常积累作文,北京高考在线团队为大家整理了
《2025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电子版资料,可以直接打印练习!
免费领取:https://www.gaokzx.com/form?xyppid=558532543788354626
加入“高中作文素材交流群”获取最新作文素材资料
2025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作文议论文:“道不远人”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1)《中庸》说“道不远人”,意思是“道”本自人心,蕴于日常,并非高远难行。随着时代发展,“道”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道不远人”是对“道”的特点的描述,也是对“人”的鼓励与提醒......
请以“道不远人”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浯言流畅,书写清晰。
【一类上48分范文】
道不远人
道不远人。站在微观个人视角,这是个体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而站在宏观叙事来看这是社会集体发展进步的关键之钥。
《中庸》曰:道不远人,意思是“道”本自人心,蕴于日常,并非高远难行。这看似违背常理,因为“道”这样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似乎远离生活,但当我们明晰“道”的内涵后,答案便浮于水面。所谓“道”是一种人们所提出并认可的正确道理、发展目标或理想境界,它带有双重性质,其一是作为最终理想或最高目标的理念性,其二是作为社会广泛认同的理念的广泛性、普遍性。
为什么道不远人?如前所言。虽然每个人心中的理想不同,但作为集合了人类理想目标的“道”涵盖了人类社会各种多彩的理想,正是道的普遍性让它“不远人”。儒家提倡“仁”这便是儒家最为核心的道,而因为它涵盖了宽信敏惠等众多美好品质,统一了修身齐家治国等各个领域,所以当我们每个人在修已以达到“至善”境界时,其实都是在向那个“道”步步靠近。反过来说,正因为道不远人的特质,我们每个个体才有信心付诸行动,相信每份向上向善的努力都可以让我们距离那个不远人的道更近一些。所以个体理解道不远人方能更好地自强向善。
所以,与其说道不远,是一种先验的、不受人来控制的“道”的天然属性,不如认为,“道”是人类自身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而提出的。道不远人,不是我们被迫面对的公理,而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欲求发展进步而怀有的美好理想;是主流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规则的制定者,为了教育和引导社会向善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仍以儒家为例,儒家有其矜寡孤独疾者皆有所养的社会理想,但要想实现这种理想、这种仁道,统治者必须让人民群众相信这样的道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于是,家才赋予仁道以更广泛更切实的内涵---推已及人。如此一来,仁道便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百姓才愿意相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愿意在修好身、齐好家的基础上相信这可以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总而言之,一个社会的道是由主流话语提出的:既而如此,只有让道不远于人,社会才有进步的动力,这便是道不远人所蕴含的社会进步、社会治理智慧。
可是,请不要忘记,“道不远人”不仅是道的实现要不远于人民的奋斗;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道,要紧紧围绕在人民群众的愿景和幸福周围。换言之,既然道的实施不远于人,道的价值更应不远于人。只有如此,每个普通人才有动力向这道而行。例如,人工智能解放了大量生产力,但我国并没有盲目鼓励相关科技向众多领域大肆进发,而是指出“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科技发展是强国之道,但这个道不能离开人民群众生活,只有让科技、让人工智能切实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维护老百姓的利益,让科技之道不远于人的幸福,道才具有意义。
所以“道不远人”是老百姓与主流话语的双向互动,前者相信后者的道,在自强不息中促进社会进步,后者依托前者提出并坚持有价值不远人的道,人类社会方可持续进步!
【评语】本文逻辑严密,条分缕析,对“道”的阐说从普遍意义推至社会治理层面,最后聚焦科技之道,极具深刻性、针对性、当下性。说理切中肯綮,看到议题本身的矛盾性--虚无缥缈的“道”似乎应当远离人,进而从“道”内涵的双重属性对“道不远人”展开严密的讨论,恰是“道”作为最高理想的普遍引导与人类对仁道的广泛诉求,让“道”与“人”之间实现了双向互动,深刻捕捉此议题的警世意义。总之,本文说理浑厚,语言老练,视野开阔,论证严密,确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