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北京各区初高中一模考试陆续开考,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2025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作文议论文范文:“道不远人”一类中46分范文,提供给同学们学习。详情如下:
海淀一模作文范文:2025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作文范文汇总
海淀一模:2023-2025年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试题及答案汇总
免费福利:
为了方便考生日常积累作文,北京高考在线团队为大家整理了
《2025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电子版资料,可以直接打印练习!
免费领取:https://www.gaokzx.com/form?xyppid=558532543788354626
加入“高中作文素材交流群”获取最新作文素材资料
2025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作文议论文:“道不远人”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1)《中庸》说“道不远人”,意思是“道”本自人心,蕴于日常,并非高远难行。随着时代发展,“道”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道不远人”是对“道”的特点的描述,也是对“人”的鼓励与提醒......
请以“道不远人”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浯言流畅,书写清晰。
【一类中46分范文2】
道不远人
维特根斯坦曾言:“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从哲学发展史上看,这是对历史上虚无渺茫的形而上之“道”远离人民、麻木精神的批判。揆诸中西两派“道不远人”是“道’与“人”关系的合理阐述,而纵观古今天下道“不远人”更是人生成长、品格完善的必要条件。
所谓“道不远人”,其意旨在于“道”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凝结的“共同追求”而非高深莫测、如虚如幻的晦涩语句。例如人类在远古的群居生活中,为保持族群完整生存而诞生了扶老善幼的社会意识并最终演化为“孝亲爱人”之道;在无数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实践中,产生了“三人行必有我师”和“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故真正之“道”,其出于人心且不悖于人心,值得人们以之为“至极”而奋发图强,亦作为指标调谐着社会的精神风貌。
然而有人反驳:老子有“道可道,非常道”之语,孔子已修身养性却仍言自己“未得大道”,若“道不远人”,何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大道之行?对此,我们应关注到“道中“远人之高”与“不远人之切”的对立统一。诚然,有时“道”看似渺茫遥远,不可达至但此“道”是融汇自然之理,人间之则的抽象之“道”,体现着整个世界的全部思想精粹是“止于至善”的最高目标。而具体之道则有着切近生活、勉励奋斗的“道不远人”之暖人无完人,我们不可能以肉身之躯成为掌握大道的“大他者”,而可以成为向道而生的寻道人。君不见一代又一代护林人恪守自然之道而成青翠寰球?君不见中国外交八十年,追寻和合共生之道而维和平、促发展?故“道不远人”,实为真切。
而从另一个视角重新审视,“道不远人”的同时亦有“人近于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中广大人民群众世代守道,致力求道的苦心孤诣亦推进着“道”的进一步拓展。“道不远人”不仅是对“道”切合实际特点的描述,更阐明了一种“人”与“道”之间相互促进、相互繁盛的共生关系。正如马克思主义之“道”鼓舞着革命志士开天辟地,使中国从“站起来”达至“富起来”,又迈向“强起来”的目标,而在中华儿女踔厉奋发的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之道亦不断吸纳中华传统智慧和时代瑰宝,始终保持着青春活力。
“道不远人”,与君共勉。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做好修身克己的“寻道者”,做好恪守真理的“卫道士”,更应勇于成为“宕开一笔”的“辟道人”。以道自勉,共赴未来。
【评语】本文的关系论述具体深入,从“道”是人类社会自然凝结的“共同追求”说起,又分类讨论了“道”在“远人之高”与“不远人之切”上的对立统一,进而收束到人应“寻道’“卫道”,与道互进共生。文章逻辑清晰,言之有物,论据驾驭力强,具有一定的气象,可见阅读积累。文章后半段稍显仓促,且标点不占格,不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