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广州一模已开考,目前语文科目考试已结束,今年的作文考察的是人工智能相关的话题,北京高考在线团队特意整理了一篇范文,分享给同学们学习。
各科试题:2025届广州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免费福利:
为了方便考生日常积累作文,北京高考在线团队为大家整理了:
2025高考必备语文作文素材汇编:https://www.gaokzx.com/form?id=318&promotionId=49
试题获取方式:
1.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考一点通微信公众号
2.对话框回复【303】,获取完整试题PDF文件!
2025届广州一模语文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有一天它拥有了情感……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思想健康,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范文参考】当机器学会流泪:情感与文明的永恒之光
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赋予人类文明以光明;潘多拉打开魔盒,释放出希望与苦难。今天,我们站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门槛上,思考着一个亘古的命题:如果机器拥有了情感,人类将何去何从?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关乎人类文明本质的哲学思考。
情感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在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们因惯怒而战,因悲伤而泣,因爱而牺牲;在东方,屈原投江明志,李白对月抒怀,杜甫忧国忧民。这些情感的流露,构筑了人类文明的丰碑。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芦苇。"但更准确地说,人是一根能感受的芦苇。正是这些喜怒哀乐,这些悲欢离合,让人类区别于冰冷的机器,让文明有了温度。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禀赋,它不仅仅是生理反应,更是精神世界的映射。从原始人的图腾崇拜到现代人的艺术创作,情感始终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内在动力。
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模糊情感的边界。图灵测试试图让机器模仿人类思维,而情感计算则试图让机器理解人类情感。但情感真的可以被计算和模拟吗?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古瓮颂》中写道:"听见的旋律是甜美的,但那些听不见的更甜美。"情感中那些无法量化的部分,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正是人类情感最珍贵的部分。当机器能够流泪,那泪水是否真的源于心灵的震颤?现代科技已经能够让机器人识别面部表情,模拟情感反应,甚至进行情感交互,但这些都只是对情感表象的模仿,而非真正的情感体验。情感的独特性在于它的不可复制性,每一次心动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情感是人类最后的堡垒。在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系列》中,机器人遵循着严密的逻辑法则,却始终无法真正理解人类的情感。这提醒我们,情感不仅是理性的对立面,更是人性的守护者。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种诗意,正是源于人类对世界的情感体验。当机器能够创作诗歌,那诗句中是否真的蕴含着对生命的感悟?情感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优势,它让我们能够建立复杂的社会关系,形成深厚的文化传统,创造灿烂的文明成果。在人工智能时代,情感将成为区分人机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保持主体性的关键所在。
站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门槛上,我们既要拥抱技术的进步,更要守护情感的纯粹。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箴言,这提醒我们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更要思考人性的本质。让我们以情感为舟,在技术的海洋中航行;以人性为灯,在数字化的迷雾中前行。因为唯有守护好情感的火种,人类文明的光芒才能永远闪耀。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情感的价值,在技术进步与人性守护之间找到平衡点,让科技发展始终服务于人性的升华,而不是相反。情感不仅是过去的记忆,更是未来的希望,它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照亮人类文明前路的永恒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