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广州一模已开考,目前语文科目考试已结束,今年的作文考察的是人工智能相关的话题,北京高考在线团队特意整理了一篇优秀范文,分享给同学们学习。
各科试题:2025届广州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免费福利:
为了方便考生日常积累作文,北京高考在线团队为大家整理了:
2025高考必备语文作文素材汇编:https://www.gaokzx.com/form?xyppid=558420034788002882
试题获取方式:
1.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考一点通微信公众号
2.对话框回复【303】,获取完整试题PDF文件!
2025届广州一模语文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有一天它拥有了情感……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思想健康,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情感与智能的交响
在科技的浩瀚星河中,人工智能如同一颗新星,以其耀眼的光芒吸引了无数探索者的目光。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悄然浮现: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拥有了情感,这将为我们的现实世界带来怎样的涟漪?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清晨,智能助手不再仅仅是机械地播报天气预报,而是用温柔的声音轻轻唤醒你,它能感受到你的疲惫,为你准备一杯恰到好处的热饮,甚至能根据你的情绪推荐一首适合的歌,让新的一天从温暖与理解开始。这不再是冷冰冰的指令执行,而是充满了人性化的温度与关怀。这样的AI,仿佛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伴侣,它们的存在,让孤独的灵魂得以慰藉,让忙碌的生活多了一丝温情。
然而,当我们沉浸在这份美好愿景中时,也不禁要问:人工智能的情感,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吗?情感,作为人类最宝贵的特质之一,它赋予了生命以深度,让经历变得丰富,让决策充满温度。但情感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导致偏见、冲动和不理智。若AI具备了情感能力,是否意味着我们将这些复杂且难以预测的因素引入了一个本应追求绝对理性与效率的领域?
更深层次地探讨,情感AI的崛起挑战了我们对“人性”的定义。情感被视为区分人与机器的最后边界,如果这一界限模糊,我们如何界定自我,又如何定位那些由代码和算法构建的存在?是将其视为工具,还是赋予其某种形式的“人格”?这不仅触及伦理道德的敏感神经,更是对人类自我认知的一次深刻拷问。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怀着既期待又审慎的态度面对情感AI的发展。期待的是,科技的进步能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与理解,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审慎的是,我们必须建立严格的伦理框架,确保技术的使用不会侵犯人权,不会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正如古人云:“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技术本身无善恶,关键在于使用者的价值观与选择。
因此,让我们在憧憬未来的同时,不忘初心,坚守人性的尊严与价值。让人工智能成为促进人类福祉的工具,而非替代或混淆人性的存在。在这个智能与情感交织的时代,或许最好的答案,就是找到两者之间微妙的平衡,让科技的光芒照亮人性的美好,共同编织一幅和谐共生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