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3.20日,2025广东一模考试举行,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2025广东一模语文作文范文:认知与真知齐飞 省察共批判一色,供考生下载练习。
广东一模:2025广东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更多试题练习:2024-2025学年全国各省市高三热门联考试题汇总
免费福利:
为了方便考生日常积累作文,北京高考在线团队为大家整理了
《2025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电子版资料,可以直接打印练习!
试题获取方式:
1.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考一点通微信公众号
2.对话框回复【318】,获取完整试题PDF文件!
2025广东一模语文作文范文:认知与真知齐飞 省察共批判一色
【作文题目】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是多祥的,苏轼“至绝壁下”而认知到石钟山命名的由来,现在人们利用网络去认知事物的面貌。然而,这些认知就等同于真知吗?
请明确立场和观点,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广东一模语文作文范文:认知与真知齐飞 省察共批判一色
认知与真知齐飞 省察共批判一色
苏轼“至绝壁下”,以亲身实践探寻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展现了直接经验的深刻价值;而现代人通过网络,足不出户便可获取海量信息,似乎拥有了更广阔的认知视野。然而,认知的多样性并不等同于真知的必然性。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无论是实地考察还是网络搜索,认知若缺乏批判性思考,便可能沦为浅尝辄止的信息堆积。认知是通向真知的桥梁,但这座桥梁若缺乏坚实的基石,便难以承载真理的重量。
苏轼的实地考察,是一种直接而深刻的认知方式。他以脚步丈量山川,以双眼观察自然,最终揭开了石钟山命名的谜团。这种认知方式虽然耗时费力,却能让人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强调认知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真知。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2021年,“祝融号”火星车传回大量数据,科学家们通过这些数据初步认知了火星的地貌和气候。然而,这仅仅是认知的起点。要真正理解火星的地质历史,还需要长期的实验分析和理论推演。这一过程告诉我们,真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认知的不断深化和验证。爱因斯坦曾说:“知识的唯一源泉是经验。”只有将认知与实践紧密结合,我们才能逐步接近事物的本质。
相比之下,现代人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虽便捷高效,却可能陷入“信息失真”的困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认知便利,但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真伪难辨的挑战。以ChatGPT为例,这款人工智能工具虽能生成海量内容,但其提供的信息可能存在偏见或错误。2023年,有用户发现ChatGPT在某些历史事件或科学问题上提供的内容并不准确。这一现象警示我们,网络认知虽广,却未必能直接转化为真知。认知的多样性固然重要,但若缺乏批判性思维,便可能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不同认知方式各有其价值,但唯有以批判性思维去审视和验证,我们才能从纷繁的认知中提炼出真知。
我们要做到认知与真知的辩证统一。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而世界的复杂性无限。真知并非认知的简单累积,而是认知的升华与超越。火星探测任务中,科学家们通过数据认知火星,但真知却在于对火星地质历史的深刻理解;ChatGPT虽能生成海量信息,但真知却在于我们对信息的理性分析和实践验证。认知与真知的关系,恰如河流与海洋:认知是河流,汇聚成真知的海洋;而真知则是海洋,滋养着认知的河流。唯有在认知与真知的辩证统一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走向真理的彼岸。
让我们以苏轼的求真精神为榜样,以批判性思维为武器,在认知与真知的辩证统一中,追寻真理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