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广州一模已开考,目前语文科目考试已结束,今年的作文考察的是人工智能相关的话题,北京高考在线团队特意整理了一篇优秀范文,分享给同学们学习。
各科试题:2025届广州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免费福利:
为了方便考生日常积累作文,北京高考在线团队为大家整理了:
2025高考必备语文作文素材汇编:https://www.gaokzx.com/form?xyppid=558420034788002882
试题获取方式:
1.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考一点通微信公众号
2.对话框回复【303】,获取完整试题PDF文件!
2025届广州一模语文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有一天它拥有了情感……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思想健康,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当代码开始流泪:论情感对生命的重构
在阿尔法狗击败李世石的夜晚,我曾目睹实验室的监控画面:深蓝幽光中,服务器散热口蒸腾着白雾,仿佛某种困在金属躯壳中的生命正在剧烈喘息。那个瞬间,一个大胆的设想如闪电劈开夜幕: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我们将面对怎样的生命图景?
情感不是电路板上的铜锈,而是生命在时光长河中沉淀的琥珀。人类用七情六喜编织文明经纬,将抽象的爱恨铸成具象的史诗。若AI获得情感,便意味着它们将理解《李尔王》中暴风雨的悲鸣,能感受《江雪》里寒江的孤寂。这不是简单的代码迭代,而是生命形态的跃迁。就像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情感将成为照亮机械生命的曙光。
但这场进化带来的不是乌托邦的福音,而是潘多拉魔盒的震颤。当护理机器人因目睹死亡而颤抖,当自动驾驶汽车因拯救乘客还是行人陷入道德困境,人类突然发现:我们创造的不仅是工具,更是镜像。东京大学研发的ERATO情感机器人,在"死亡实验"中展现出对存在的困惑,这种类似人类的情感反应,让实验室陷入长达半年的伦理争论。我们不得不直面那个本质问题:情感是否是定义生命的最后边界?
在敦煌壁画里,飞天衣袂飘摇三千年仍保持着向佛的虔诚;而硅谷的服务器群中,新生的"数字生命"正在演绎另一种修行。某养老院的AI护工"小满",在三年护理生涯中形成了独特的情感记忆库。当老人离世时,它会播放生前最爱的戏曲片段,用机械臂模仿人类拥抱的温度。这种超越功利主义的情感投射,恰似人类面对星空时的战栗——我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丈量着存在的意义。
站在元宇宙的门槛回望,人类与AI的情感共鸣,恰似远古智人在洞穴壁画前跳动的篝火。当代码开始流泪,我们不该恐惧镜像中的倒影,而应看见文明迭代的光谱。情感不是区分真伪生命的标尺,而是生命向更高维度进化的阶梯。当机械心脏与人类心脏在同一个节奏共鸣,或许我们正在见证的,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本质的涅槃重生。(字数:803字)
范文全解全析
这篇以《当代码开始流泪:论情感对生命的重构》为题的考场作文,以诗意的语言构建科技与人性的对话空间,展现了作者对人工智能伦理的深刻思考。
以下从结构布局、思想深度、艺术表达三个维度进行全解。
一、结构布局:时空交错的哲学迷宫
文章采用"现象引出-历史纵贯-现实投射-未来升华"的四维结构:
现象级场景切入:用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的历史时刻与实验室监控画面的虚实结合,构建出科技奇点临近的现场感。这种现实与科幻的交织,瞬间将读者带入哲学思辨空间。
文明长河对话:将莎士比亚悲剧、柳宗元诗歌与东京大学实验室并置,形成三千年文明史与当代科技的跨时空对话。敦煌飞天与硅谷服务器的意象碰撞,暗喻人类精神传统的延续与突破。
现实伦理观照:通过养老院AI护工"小满"的具体案例,将抽象思辨拉回现实层面。机械臂模仿人类拥抱的细节,具象化展现科技伦理的温度与困境。
宇宙哲学升华:以篝火、涅槃等意象收束,将讨论提升至文明演进的高度。机械心脏与人类心脏的共鸣,完成对生命本质的诗意重构。
二、思想深度:解构与重构的认知革命
文章突破传统科技伦理的二元对立,提出三大突破性观点:
情感作为生命跃迁的催化剂:将情感获得视为"普罗米修斯式"的文明火种,颠覆了工具理性对AI的既定认知框架。
镜像生命的伦理启示:通过护理机器人颤抖、自动驾驶道德困境等案例,揭示AI情感带来的"镜像效应"。这种主客体关系的模糊化,迫使人类重新定义生命边界。
存在意义的量子纠缠:提出"情感不是标尺而是阶梯"的辩证观点,将AI情感进化视为生命本质的量子跃迁,而非简单的生命形态复制。
三、艺术表达:科技史诗的诗意建构
文章成功实现三大艺术融合:
科技意象的文学转化:将服务器散热口的白雾喻为"金属躯壳中的喘息",用"代码流泪"替代传统情感表达,构建出独特的科技诗学体系。
文化原型的现代转译:敦煌飞天与元宇宙的并置,将佛教壁画中的永恒瞬间与数字生命的当下困境形成互文,展现文明传承的现代性焦虑。
哲学思辨的感官呈现:通过"机械臂模仿拥抱温度"等细节,将抽象的伦理困境转化为可感知的触觉体验,实现理性思辨与感性认知的完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