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5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作文议论文范文:“道不远人”二类上范文

2025-04-15 14:01|编辑: 常老师|阅读: 4021

摘要

本文整理2025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作文议论文范文:“道不远人”二类上范文,具体见本文内容

2024-2025学年北京各区初高中一模考试陆续开考,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2025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作文议论文范文:“道不远人”二类上范文,提供给同学们学习。详情如下:

海淀一模作文范文:2025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作文范文汇总

海淀一模:2023-2025年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试题及答案汇总

免费福利:

为了方便考生日常积累作文,北京高考在线团队为大家整理了

《2025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电子版资料,可以直接打印练习!

免费领取:https://www.gaokzx.com/form?xyppid=558532543788354626

加入“高中作文素材交流群”获取最新作文素材资料

2025高考作文素材:共和国勋章人物素材

2025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作文议论文:“道不远人”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1)《中庸》说“道不远人”,意思是“道”本自人心,蕴于日常,并非高远难行。随着时代发展,“道”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道不远人”是对“道”的特点的描述,也是对“人”的鼓励与提醒......

请以“道不远人”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浯言流畅,书写清晰。

【二类上40分范文】

道不远人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志士以毕生精力追求心中之“道”。虽然他们的“道”内涵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可以明知:道是由人创设而发展的,也对人的进步起推动作用,是谓“道不远人”。

夫“道”者何谓也?古人常以“铁肩担道义”评价士大夫,可见古时士大夫之道应为忠君爱国等道德准则。时过境迁,在中华文明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道”的内涵不断被丰富以至于难以用一种特定的内涵定义“道”,只能将其理解为人们立于心中而恪守或不断追求的准则或目标。正因“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道’”,每种“道”都具有其特异性,因此只能依附于接纳这种“道”的人存在,否则便难以被认可与传承,可见道不能远于“卫道者”。

“道不远人”的内涵不只局限于道,更涵盖了人,明确了人的主体性和传承所信仰之道的主观能动性。孔子在《论语》里提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便是对人们弘扬心中之道使其光大的号召。当然,孔子的话还有另一层“人如何弘道”的内涵:人应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人宣传自己所遵之道,而非空谈大道、坐等自己的道传播出去后使人们认可自己,这诠释了人发扬道的主观性,也是对人传其道的督促与激励。

其实,道与人是相辅相成的,既是“道不远人”,又是“人不远道”。作为人心中准则或目标的“道”,对人们的行为可起到规范作用,使人们摒弃外界之诱惑而更专注于修身。心中之道不坚定者,不仅易因外界影响而丢失自己守卫的道,更会因缺乏道的指引而陷入沉沦。由此可见,能追求而弘扬道者,其应具对道的认同感与坚定意志,如此方可避免“道失人堕”的悲剧。

愿你我能恪守心中之道,以自身的行动使“道”传播,从而让道不远人。

【评语】该文关系扣合得好。“道”由人创设发展,也对人的进步起推动作用。关系论述清晰,但饱满度不足,显单薄。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官方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5高三一模考试海淀区高三一模议论文 “道不远人”为题

2024-2025学年北京初高中各年级热点试题汇总2025-04-03

2024-2025学年北京初高中期末试题及答案汇总2024-11-29

2024-2025学年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试题及答案汇总2025-02-07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