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在线团队为大家整理了一个全才与专才之辩主题相关的高考模拟题及2篇优秀范文,一起来学习吧!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才有全才和专才之分。任正非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说“全才首先一定是专才,全才是从专才中成长起来的。他在某一项钻研得很透,在其他项就能理解。如果没有专才,就不可能成为全才,没有专才的‘全才’也许没有突破能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择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优秀标题
精一才而行天下
才之所专,心之所往
专才之光,照亮时代的路
术业有专攻,君子需当器
成为专才,筑强国之路
全才是时代的宠儿
人为全才,行稳致远
以全才为桨,以专才为帆
专则通,通则达
可博可专,找准定位
呼唤“立体式人才”
先通再专,大有可为
量身打造,成才就好
范文1:社会应重视“专才”
任正非表示,先有专才才有全才,全才是从专才中产生的,要实现跨界交流、融合创新,让领袖自然成长起来。公司要创造人才成长的土壤、宽容的环境和良好的机制,“炸开”思想,让优秀人才涌现,英雄‘倍’出。
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韩寒各门功课都差,连语文都常常考不及格。如果要参加高考,他的大学梦恐怕难以实现。但是,他又的确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现在是一个尊重人才,尊重“全才”的社会,从高考的“32”到“3小综合”,再到“3大综合”,我们就可以看出社会对“全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们的决策者们在要求“全才”的同时也该注重一下“专才”。毕竟,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点,也都有他自己的缺憾。我们不能奢求每个人都成为“全才”,我们应该更注重那些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有独特才能、有所建树的人。被称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当年数学成绩不及格,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他在中国的文学、文化史上都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如散文《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诗文评论《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铁一般的事实说明:“专才”不仅是人才,更是大大的人才。
再让我们来听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青年找到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向他诉苦:“我将我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我所热爱的文学、科学和音乐上,但是,我却仍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来。”大科学家听完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从口袋里掏出一面凸透镜,将目光汇聚到一点,照在一张纸上,不一会儿,纸便呼呼地燃了起来。“像这面凸透镜一样,将你所有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到一点,然后,你才能成功,这难道不是成功的启示吗?所以,“专才”不应当被看做是墙角丢弃的砖瓦,他们有独特的价值,也能为社会做巨大的贡献。在一个足球队中,前锋、前卫、中场、后卫、守门员,每个人的分工那样明确,这正是切合了每一个球员的特点。让每个球员都有施展才华的领地,才能发挥团队的最大力量。如果我们要求每一个球员都能满场跑,那显然是不现实的,那样的球队只会成为一盘散沙。很多有成就的人,也并不都是人们所想像的“全才”,更多的是有独特才能的“专才”。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理论物理方面没人能及,但他对实验物理却不通。这位“专才中的专才”,在20世纪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最光辉的一笔,比更多所谓的“全才”更加出色,更有成就:正是这些“专才”,在他们独特的领域里做出的巨大贡献,才凝聚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不断推动社会前进。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我们依然不能抛弃“专才”,不能扼杀爱因斯坦式的人物。韩寒现象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反思的机会。我认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除了“3综合”外还可以设置多样的加试科目,除了全国性的学科竞赛外,还可以用别的手段多发掘那些有特长的“专才”,让莘莘学子们都能一展他们的才华和抱负,为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我不愿再昕到文人士子怀才不遇的悲吟,我也不愿再看到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因此,我呼吁:社会应重视“专才”!
范文2:要专才不要全才
不敢苟同任正非的话。
举个例子,在一间房子装修的时候,漆工干了木工的活,这就如同王子和灰姑娘过上了幸福生活一样,基本等同于童话。在现实生活中,术业有专攻,瓦工就是瓦工,木工就是木工,谁也不能替谁干活,否则,那是要出问题的。
扪心自问,你是住木工建的房子还是瓦工建的?是坐瓦工做的板凳还是木工做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专业化让人更放心。
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越来越强,即便在同一个专业内,也会因细微差别分成不同的种类。以上面材料为例,同样是漆工,刷涂料和上漆的有天壤之别,让刷涂料的给你家的家具上漆,基本算是惨不忍睹。一件家具无所谓,最多影响视觉罢了,但如果让给大人看病的大夫坐在儿童门诊里,让开小车的去开大车,那可是要命的。
在工作中,在严格的工艺流程里面,一个人应该做的是对自己的工作范围严格把关负责,对自己的专业技能精益求精。如果漆工发现船体有漏洞,及时上报,让船主找木工解决,这就可以了,也是最好的方案。如果私自作主,顺手补上,看似做了一件好事,可能最后的结果是害了一船的人。这就是专业化的重要性,他是质量的保证。任正非所说的突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任何一项技艺,都是艺无止境的,行业之间突破得多,那就是赵本山的手机,学杂了。样样都通,样样不精。
这个世界上没有“全才”,把下面的“王”字拿掉,一个人能成为人才就不错了。既然只是人才,那就干好自己本职工作内的事,对于非专业的东西,你可以提意见,但千万不要“多此一举”,“顺手牵羊”,要知道,你远没有专业人士做的好,还要知道,可能因为你的不专业,让更多的人为此付出血的代价!
要专才不要全才,一个学中医的内科医生,你要思考的是,结合每天的病例,临床实践,锻炼出高超的医疗技术。今天坐内科,明天做外科,后天是五官科,这样的医生,这样的全才,我们不要。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