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3年北京朝阳区高三期末语文作文知进与知止范文3

2024-01-09 10:39|编辑: 李老师|阅读: 629

摘要

人生路上,诱惑太多,若不把握好知“止”,便会拥抱诱惑,丧失斗志,进而失去人生的意义。

2023年北京朝阳区高三期末语文作文议论文题目是“知进与知止”,这类的作文该怎么写作呢?为此,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一篇优秀范文,一起来看!

更多期末范文:2022-2023学年北京各区高三期末作文题目及范文汇总

2023年北京朝阳区高三期末语文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孔子曾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明初文学家刘基曾说:“知进而不知止者,虽得必失。”“进”与“止”体现了古人求学修业、立身处世的态度与智慧。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以“知进与知止”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知进与知止范文

人生之路就像穿越荆棘密布的丛林,里面既有凶猛的野兽,又有迷人的毒花。只有把握好斩尽猛兽的“进”,和避开毒花的“止”,方能拨云见日,摘得美丽的成功果实。

何为进与止?进,便是针对目标的坚持不懈,亦是面对困难的勇往直前。而止,便是适当地停下脚步。二者看似矛盾,但其实对于我们的人生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知进,让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奋斗践行誓言,汗水礼赞人生。”面对理想目标,踌躇不前于事无补,只有不断进取,方能披荆斩棘,收获成功。袁隆平深耕水稻几十载,不惧艰辛,积极探索,终发明杂交水稻,实现中华民族的粮食自给。“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通向成功的路途遥远而艰辛,容易使人丧失斗志。时时秉持“进”的信念,才能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扶摇直上,抵达成功的彼岸。

知止,让我们抵御诱惑,持续向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如是云。自古,英雄便在收获成功的同时,注重对于名利的“止”。知“止”使得他们没有沉湎于温柔乡中,保持了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持续地为国效劳,“赢得生前身后名”。人生路上,诱惑太多,若不把握好知“止”,便会拥抱诱惑,丧失斗志,进而失去人生的意义。现在有许多贪官,在最初都是有着为国为民的大志向的,可后来为功名利禄所诱惑,变得贪赃枉法,最后落马,遗恨终生。逐梦是艰难的,而名与利是令人沉醉的,唯有知止,我们才能继续走在逐梦路上,行稳致远。

知止,更能促进我们前进。候鸟在飞跃险峻的高山的途中,也知道要适当地停歇休息,自然界如此,人类亦然。在前进的途中,我们会披荆斩棘,与猛兽搏斗,因此,会感到疲惫不已。知“止”,适当停下脚步,我们可以放松身心,整理行囊,精神状态饱满地继续前行。此所谓“君子之道,一张一弛”。

知进与知止,二者缺一不可。人生之路上,困难与诱惑总是相伴而生,这也就意味着知进与知止也是如此。面对困难,我们知进,面对诱惑,我们知止,便是最好的应对策略。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正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复兴的重担就落在我们头上。我们要把握好知进与知止,突破科技封锁围堵,积极创新,勇于攻坚,冲破壁垒。同时,面对名利诱惑,敢于说“不”,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为祖国复兴铺出康庄坦途!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北京高三期末试题期末作文范文知进与知止范文

2023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汇总2023-09-10

2022-2024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试题及答案汇总2024-02-04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