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今年的语文作文议论文题目是说'清',记叙文题目是自己的天地,北京高考在线团队特意整理了议论文说'清'的1篇优秀范文,帮助同学们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各区期末作文:2024-2025学年北京各区初高中期末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汇总
资料福利
高中作文提升,素材积累十分重要。同学们日常学习之余,也需关注近期的国际、国内大事、热门电影、重大赛事、新闻热点、时下潮流等内容,这些可能都会出现在作文考试中。
为此,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2025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汇编》电子版版资料,囊括高三整个学年的作文素材,可以帮助同学们提升作文写作水平。
【领取方式如下】
识别下方二维码报名领取资料
2024-2025学年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语文作文议论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1)清,本义是形容纯净,没有混杂东西。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清”又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如“清新”,形容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清高”,形容高尚纯洁、不同流合污……如今,“清”依然是人们的一种审美理念和价值追求。
请以“说'清'”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说“清”(二类上)
“清”,即为纯净、没有混杂东西,是一种干净、纯粹的状态,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所追求、向往的境界。我们应深刻地理解“清”之含义与价值,追求“清”的境界。
与“白”“空”等不同,“清”并非“没有”“虚无”,而是在实实在在之中剔除杂质,获得纯净的对“纯”的追求。它体现了人们对于清纯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逐。
自古以来,“清”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审美理念。“清”是高雅的,不落俗套的,是中华民族对于至高至洁之美的追求。如姜夔词风之“清空”“空山清(新)雨后”等,很容易给人带来清新、凉爽之感。
“清”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便葆有的精神力量。“清”可为“清高”,可为“要留清白在人间”,可为“清廉正直”,但它无一例外地体现出美好的道德素质与品行。“清”是对自我内心的坚守、不动摇,是不肯受外物杂质污染的高尚与纯洁。“清”体现出中华民族对心灵纯净的极高要求。
由此不难得知,“清”所具有的文化意味。李白云:“清水白石何离离”,清澈之水与白石分明可见,“清”便是因事物的纯净性而便于事物彼此之间的分离与辨认。“清”与“浊”相对,它所讲的,是事物的独立与不群。将事物彼此分割开来,也是将人内心与外物分割开来,保持作为人的独立性与纯净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于今而言,“清”之文化仍在延续。不妨看文天祥清白不屈而为之建成的方饭亭仍被人瞻仰,陶渊明不肯与官场同流合污,归隐田园之诗仍被人称颂,人们现在追求古人之“清”。也不妨看一心展现传统手艺文化,不为名利繁荣所迷的李子柒,正是现今之“清”的体现。“清”之文化给人带来的不仅是与俗不同的高雅情趣,更是超俗(超越)世俗功名利禄,坚守本心而不受其所困的高尚情操和人格追求。中华民族之“清”,是面对动荡局势,支持正义一方和受人限制,仍潜心研究,一鸣惊人的自我追求。这正源于深于中国人血脉之中的“清”文化。
从混杂之物中,逐步剔除杂质所得的纯净物是“清”,因为那是它的本质价值所在。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这样的除杂与提纯往往而是。而如今,正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的我们,也当学习古人之“清”,成就今人之“清”,向深挖掘“清”新的时代内涵,以清新明朗之心,迎接纷繁杂乱的外物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