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北京西城区高三期末考试已结束,今年的语文作文议论文题目是“新常态”,北京高考在线团队特意整理了西城区高三期末语文作文材料及1篇优秀范文,帮助同学们提升作文写作水平。
各区期末作文:2024-2025学年北京各区初高中期末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汇总
资料福利
高中作文提升,素材积累十分重要。同学们日常学习之余,也需关注近期的国际、国内大事、热门电影、重大赛事、新闻热点、时下潮流等内容,这些可能都会出现在作文考试中。
为此,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2025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汇编》电子版版资料,囊括高三整个学年的作文素材,可以帮助同学们提升作文写作水平。
【领取方式如下】
识别下方二维码报名领取资料
2024-2025学年北京西城区高三期末语文作文(50分)
新常态,是原有的正常状态被突破后,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的正常状态。如打破传统课堂界限,注重在更广阔的社会中学习,是教育发展的新常态;与互联网、AI等技术深度融合,是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学业难度提升、压力增加,是高三学生成长的新常态……面对新常态,有人能积极应对;也有人因适应不了它的“新”,理解不了它的“常”而无可奈何。
请以“新常态”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新常态范文
一转眼,高三上学期已接近尾声。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成为高三学习的新常态。身在考场,面对“新常态”这个作文题目,跳出自身的局限,从更高的维度思考,我们会发现,正确认识和应对新常态,是人生的必修课。
新常态,是原有正常状态被突破后,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的正常状态。显而易见,这个概念包括两方面特征,一是新,二是常态。“新”,意味着与原有的旧状态不同,往往超出了我们原有的认知,并且对我们的行为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常态”,意味着新情况的出现是正常的,甚至是必然的,无法逃避,并且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人生总有新常态——高三的复习和冲刺,是相对于高二的新常态;大学的自主和多元学习,是相对于高三的新常态。社会发展也总有新常态不断出现——二战结束后,美苏冷战成为新常态;苏联解体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新常态;如今,总体和平之上的对抗与冲突也是新常态。“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新常态会成为旧常态,下一个新常态将接续出现。
人生总有新阶段,社会总有新形势,却为何要强调“新常态”呢?这一概念的提出,本质上是认知升级,是为了廓清认识,从而调整心态和行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个人层面,我们常常埋头处理冗杂的事务,而忘了抬头看看自己所在的位置,偶尔难免刻舟求剑;在社会层面,个体冷暖自知,虽有感性体验,却缺少概括性的总体认知,遇到新情况可能会不明所以。一旦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人生新阶段、社会新形势,掌握了新阶段、新形势的特征和对我们的要求,就能够更有效地调整航向,甚至拨转船头,开辟出崭新的人生航路。
但是,接受新常态并不容易,应对新常态更不容易。认知和行为总是受到各种主客观限制,从而让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者掩耳盗铃,故步自封。在认知方面,我们身在局中,因而难以迅速有效地把握全局。疫情过后,商场售货员看到客流变少了,汽车消费者发现降价促销多了,中小企业职员发现工资发放缩水和延迟了。如果不看看行业新闻或者统计数据,不关注其他人的生存状态,个体可能会认为是自己的企业或行业的特殊现象,或者是自己工作不够努力;反之,个体会发现出口缩水、消费降级、行业震荡已经成为不可忽视、无法逃避的普遍事实,而在研究机构或政府文件中,“新常态”也成为一个高频词语。
在行为方面,人的行为常常落后于外部形势的变化。正如物理世界的运动具有惯性一样,人的行为也具有惯性。稳定的行为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对抗不确定性,保持行动效率,维持安全感。但过于稳定,可能导致墨守成规,泥古不化,或者徜徉于舒适圈中不愿改变,世界在变而我不变,主客观背道而驰,问题往往也就产生了。
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正因为人的认知和行为常常滞后于形势变化,所以常常反省自身状态,关注外部世界的变化,并据以调整心态和行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打开新局面。这就是“新常态”这个概念所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